脫貧致富的領頭“燕”

——記南寧市市場監管局駐邕寧區那樓鎮那文村第一書記彭燕

2020年05月26日09:49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彭燕到田間地頭察看水稻長勢情況。何正君攝
彭燕到田間地頭察看水稻長勢情況。何正君攝

“將青春和汗水揮洒在這片熱土上,我無怨無悔。”南寧市市場監管局派駐邕寧區那樓鎮那文村第一書記彭燕在脫貧幫扶路上,默默奉獻,用實際行動踐行扶貧工作宗旨,當好村民脫貧致富的“主心骨”“領頭雁”。

脫下高跟鞋 踏上黃土地

“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發,讓它牽引你的夢……”彭燕輕輕哼著這首《追夢人》,穿著運動鞋,扎起頭發,忙碌在鄉間的黃土地上。

邕寧區那樓鎮那文村地處偏遠,基礎條件差,交通不便,村民主要以外出務工、種植糖料蔗及水稻為主要收入來源,貧困戶164戶、共676人。2018年,彭燕響應黨和國家脫貧攻堅的號召,主動請纓到那文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經過歷屆第一書記的共同努力,那文村現存貧困戶2戶,貧困發生率降至0.19%。

從城市到偏遠的農村工作,作為一名從小到大,學習、生活、工作都在城市的女同志而言,在上任之初,由於不適應艱苦的環境,彭燕還曾暈倒住院,可是經過深思熟慮,她毅然決定堅持駐村。“農村的條件雖然艱苦,但希望通過努力,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幫助更多的貧困家庭過上好日子。”彭燕信心滿滿地說。

彭燕是駐村第一書記,但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在駐村的日子裡,她時常會思念自己的孩子,為了能更好的兼顧工作與家庭,思來想去,2018年她決定將3歲多的孩子帶在自己的身邊照料。彭燕說,把孩子帶在身邊,一來自己放心,二來小孩也能體驗一段農村生活的童年時光,村裡的好多東西都會讓孩子有好奇心、新鮮感。

黨建促脫貧 防疫保生產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子富不富,關鍵在支部。當前,打贏脫貧攻堅戰,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關鍵。

彭燕調查了解到,那文村42名黨員年紀均偏大,致富帶頭作用不夠明顯,村黨支部的村干中會電腦的就一人。為此,彭燕從抓基層黨建入手,注重把農村致富帶頭人、年輕人等培養發展為新生力量,促進脫貧工作。經過多次的走訪動員,兩名年輕人成為了村委干部,解決了村委干部不懂電腦、不會做材料的困境。

村干部的年輕化,效果十分明顯,村委的辦事效率、工作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彭燕說,這是一支帶不走的年輕工作隊伍,一方面在村委日常工作中能干事,想干事,敢干事,同時在發展產業帶頭致富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為了保証按時、按質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這支年輕化的村委隊伍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彭燕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帶領村干部走街串巷地宣傳防疫知識和企業招工信息,在田間地頭發動村民保春耕促增收。

那文村是那樓鎮種植淮山較多的村落,品質上乘,受疫情影響,村子裡上萬斤的淮山滯銷。彭燕及時向上級政府報告,並聯系后盾單位、企業協會,想方設法拓寬銷售渠道,幫助農戶將淮山等滯銷農產品銷售出去。彭燕在村裡各個角落忙綠的身影,給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聚力育品牌 產業助發展

為促進那文村的產業發展,彭燕通過與本村專業合作社投資人走訪、商議及后盾單位的幫助,2018年將特色養殖土豬產品注冊商標“那山那水”,打造品牌,並在南寧市區開設多家專營店銷售。

結合那文村的實際,彭燕積極發展農業示范園項目,經過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2019年,常明生態休閑農業示范園項目被認定為縣級農業示范園(區),下一步將申請市級示范園。同時,彭燕指導村裡的常明合作社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代養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被邕寧區政府授予“邕寧區第一批重點農業龍頭企業”“那樓鎮精准扶貧愛心捐助單位”等榮譽稱號。目前,常明合作社重點發展特色種植561畝火龍果和21000平方米童子雞養殖。該園區有固定工人28人,季節性臨時聘用人員50多人,吸納不少貧困戶就地務工,帶動貧困戶增收,每年增加農戶收入80多萬元。2018年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共計收入83700多元。村集體經濟有了收入,村民有了收益,大家臉上有了更多的笑容。貧困戶黃增泰笑著說:“剛幫扶時家中隻有一層的平房,四個孩子在讀書。現在我們家建起了童子雞養殖場,妻子又在常明合作社常年務工,家中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房子蓋的一年比一年高,這都要感謝彭書記呀!”

為了在脫貧攻堅的路上走得更好更快,彭燕還不滿足於此。目前,彭燕和村兩委跟村裡正在謀劃改建麒麟合作社,打報告向上級政府爭取160萬元資金支持。麒麟合作社策劃將用於童子雞養殖,規劃1800平方米雞舍,預計存欄45000羽,每年收益8%,納入村集體經濟。村支書黃佳播說,“沒想到彭燕書記一個從城市裡來的女同志有那麼多激情,那麼多想法,做起事來雷厲風行毫不含糊!”

孤兒不孤單 手牽手相伴

彭燕身上有女性的溫柔和愛心。2018年5月,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帶走了貧困戶黃雪凍(丈夫早年去世)的生命,扔下了4個無人照顧的孩子,其中大兒子身患殘疾,雖然成年但無法自理,其他3個小孩還在讀書。這場車禍無疑讓這個原本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

彭燕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彭燕提議並得到村兩委、鎮政府的支持后,發動鄉親好友、后盾單位等踴躍捐款,共捐得款項16萬多元。彭燕說:“雖然幾個孩子的母親突然離世讓人很難過,但有那麼多愛心人士的關心和幫助,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同樣也不會孤單。”

2018年的冬天特別寒冷,彭燕在走訪貧困戶時,發現一些貧困戶家中缺衣少被,有些還是年紀較大的長輩。這麼冷的天,村裡的長輩居然缺衣少被,此時此景濕潤了彭燕的眼眶。回到村部后,她馬上發動身邊的朋友、愛心企業捐款捐物,繼而給40戶貧困家庭送上了棉被、棉衣及米油等生活物資,讓他們過上了一個暖洋洋的冬天。

彭燕還經常去看望生活非常困難的貧困戶黃昌祥,考慮到他癱瘓在家無法勞作,彭燕便幫助其配偶申請了公益性崗位及低保金,鼓勵黃昌祥家養殖雞、鴨等,通過以獎代補政策增加收入,緩解生活困難。據了解,2018年彭燕幫助78戶貧困戶申請到產業獎補資金34.58萬元﹔2019年幫助125戶貧困戶申請到產業獎補資金42.5萬元,大大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

村民的錢袋子鼓了,村容村貌發生了巨變。駐村兩年多來,彭燕與村兩委干部同心協力,與村民打成一片,干出了讓村民豎起大拇指的驕人成績。彭燕和眾多默默服務在農村的第一書記一樣,都是扶貧路上的追夢人。(何正君、韋璟)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