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寧5月21日電 南寧市邕寧區立足區位特點和經濟形勢,凝心聚力強化黨建核心,堅持戰“疫”戰“貧”兩手抓,穩步推進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升級,引創由“跟”變“超”新局面。截至4月13日,邕寧區70個村(農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有10個,20萬元以上的村有2個,50萬元以上的村有1個。
一是把脈問診突破“雜症痼疾”,精准發力促發展。邕寧區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南寧市委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部署要求,強化組織領導,成立邕寧區村級集體經濟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全面推行“1+3”包保工作制度,每個未完成指標任務的村都落實1名處級領導包挂抓指導、1名鎮主要領導包抓保指標、1個以上結對幫扶單位包保強幫扶,充分下沉組織力量,全面梳理各村(農村社區)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建設、運行以及集體經濟保收增收等難點問題,尋根問源對症下藥。堅持將動態監督貫穿集體經濟發展全過程,及時研討調整具體措施,為明晰發展道路提供有力遵循,打造強力組織引擎,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並入高速軌道。
二是多頭引領突破“風阻逆流”,精准落實追趕超。邕寧區打出資金扶持、政策傾斜、資源集中的“組合拳”,堅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深耕本地優勢,整合資源優勢及發展條件,把各村分為產業帶動型、物業租賃型、股份合作型等發展模式,爭取到自治區、南寧市扶持資金共1225萬元(其中自治區500萬元、南寧市725萬元),大力助推村級集體經濟加速發展。不斷深化村企合作,加強后盾單位紐帶聯系,激勵各村(社區)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創業致富帶頭人主動探索作為。活用集體經營的閑置土地房屋,通過合作經營、對外出租等方式,豐富集體經濟經營模式,形成了桑蠶、沃柑、香樟、百香果、年桔、溫氏雞、吳茱萸、肉豬、光伏等“一村一品”產業格局,建成了一批具有影響力,有示范帶動作用的專業合作社與實體產業園區,積極營造先鋒領動、合作致富的鄉土氛圍,輻射帶動貧困戶主動加入項目,提高致富造血能力。
三是多元謀劃突破“瓶頸制約”,消費扶貧保增長。探索搭建農產品集中採購分配信息平台,拓展農副產品銷路助力村級集體經濟。各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干部發動轄區內產業園、群眾規范化種養特色農副產品,村民合作社負責以村為單位進行統一收購、分類、包裝后以市場價格賣給平台公司,再由平台公司利用農產品集中採購分配信息平台分銷至各機關單位、中小學校、醫院等企事業單位食堂,同步用好用活網絡銷售,通過電商平台擴寬銷售渠道。疫情期間,通過搭建電商平台、邀請龍頭公司收購、鼓勵黨員干部在社交平台推銷,多渠道創新加大消費扶貧力度,為村級集體經濟保駕護航。截至目前,邕寧區通過多種渠道,實現農產品銷售6609噸﹔累計28個定點幫扶單位利用工會福利採購扶貧產品,採購金額47.63萬元﹔累計33個定點幫扶單位參與消費扶貧,採購金額66.78萬元,精准化解疫情對集體經濟造成的影響。(楊章浩、熊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