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邕寧區:多元消費扶貧 “土特產”有了新出路

2020年05月21日11:06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南寧5月21日電 2019年起,南寧市邕寧區將精准扶貧的工作方向從產業扶貧向消費扶貧轉型,積極探索多元消費扶貧新模式,讓大眾通過日常消費,輕鬆地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將貧困地區優質的農產品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幫助貧困農戶打通銷路。

打造愛心集市,通過“互聯網+”推動農產品銷售。2019年初,在那樓鎮屯了村,“扶貧愛心集市”第一次舉辦就獲得了貧困戶、村民、消費者的多方認可。“愛心集市”不僅成了市民趕集的好去處,讓城裡人能夠買到真正的“土貨”,還為當地貧困戶銷售農產品提供了良好的銷售渠道,增加了收入。邕寧區還通過“土貨網”“土野網”等網絡銷售平台,專門銷售本地名特優農產品,幫助貧困戶解決銷路問題,並在線下開設實體店﹔建立專屬“土貨”微信群,目前邕寧區民間自發成立了多個土貨微信群,參與人數近萬人。

能人帶動,企業扶持,促進消費扶貧。新江鎮新樂村創豐吳茱萸合作社理事長黃炳珠,帶領新江鎮新樂村那貢坡移民種植吳茱萸,與中草藥收購商簽訂協議,實行訂單式種植,讓村民脫貧致富,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他還帶領當地村民開發了食用菌等產業,與相關餐飲企業簽訂協議,保障銷路無憂。百濟鎮紅星村村民黃福民,創立廣西娃念媽農產品有限公司以來,通過銷售百濟芝麻鴨等農產品,為當地農戶帶來了更多的收入。目前,黃福民的合作農戶已有70多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

特色節慶、鄉村旅游,帶動消費扶貧。近兩年,通過在百濟鎮紅星村“百味壇裡”鄉村旅游綜合體開展“百濟芝麻鴨”旅游美食節活動,重點推薦百濟鎮的特色農產品“百濟芝麻鴨”,並著力打造“生態鄉鎮、宜游宜居、農旅結合”的特色旅游點,以旅游帶動農產品銷售。2019年,邕寧區還將“百濟芝麻鴨”納入“廣告扶貧”公益項目,拍攝專題宣傳片、廣告等,在自治區、市級電視台播出,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那樓鎮舉辦“壯藥養生節”,各村將本村名特優產品進行展示銷售,形成了“土特產一條街”,為村民搭建了銷售平台。

創新推出“邕寧自造”特色品牌。邕寧區自2017年起連續三年參加南寧市舉辦的“第一書記”名特優產品專題展銷會,30多名第一書記為本村鎮的農特產品代言,帶頭吆喝賣起了“土貨”,為貧困戶和農產品銷售搭建一個大平台。

幫扶單位、干部幫扶銷售。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那樓鎮那文村黃汝著種植的10畝淮山無法到市場銷售,幫扶干部韋文瓊通過朋友圈廣發信息,幫助他銷售了1000多公斤淮山。為降低疫情影響,邕寧區還鼓勵各后盾幫扶單位創新採取“以購代銷”等方式開展消費扶貧,利用本單位工會福利實行訂單化訂購農產品。近期,雞蛋、百香果、青棗、沃柑、夏橙、淮山、蔬菜、雞鴨鵝等農產品一經組團推出,就立馬銷售一空。

邕寧區通過消費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進而幫助貧困人口脫貧,成為邕寧區扶貧事業可持續的重要方式。(楊靜、熊千梅)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