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海4月30日電 (彭遠賀)4月29日下午,北海市人民政府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介紹北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情況,並就下一步工作安排進行通報。
近年來,北海市委、政府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決策部署,以增加企業和群眾更多的獲得感為目標,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導向,拿出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勇氣和毅力,大膽推進一系列創新改革,大力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整治。全市各級各部門樹立“一盤棋”思想,團結奮斗、埋頭苦干,緊盯全區第一、全國一流這個目標精准發力,掀起了攻城拔寨熱潮,取得了突出成效。
2019年自治區聘請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廣西14個地市營商環境進行評估,按照衡量企業全生命周期流程效率、體現城市投資吸引能力、反映城市監管和服務質量三個維度來評價營商環境,共對19個一級指標,22個測評計分項進行量化評分,北海市得分76.76分,榮獲全區第一名。這是2019年廣西優化營商環境百日攻堅行動以來,北海市取得排名第一后,連續取得第一名的成績。
2019年以來,北海市始終聚焦營商環境的短板和不足,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和堵點,逐項進行攻堅突破。北海市利用轄區面積小、縣區相對集中的特點,堅持市、縣區同步推進改革,不留短板。市本級承接的任務,督促縣區、部門“一把手”抓落實,責任層層傳導,保証改革“最后一米”得到很好貫徹。
北海市率先啟動攻堅突破年行動,市、縣區對照19項指標制定116項任務清單,實行“逐項銷號制”,保底的目標是完成自治區要求,自我加碼是對照全國最優進行提升,沒有達到目標的由市分管領導逐項督辦﹔扎實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整治,對標自治區黨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的《營商環境問題專項整治方案》,梳理出4個方面整治內容、6項整治重點、21項工作任務,逐一對照檢查,逐項整改到位,集中開展企業大走訪活動,限期解決一批符合政策的復雜問題共107個,專題協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共14個,做到“新官也要理舊事”﹔層層傳導壓力抓好末端落實,信義玻璃項目從洽談到落地開工跑出了隻用4個月的“北海速度”,福達冷鏈項目從立項到開工隻用了40來天,還有教育“三三零”工程一年內新建、擴建了8所學校、新增2.4萬個學位,金融小鎮項目在一年內已有163家現代金融產業城企業注冊落地。
自治區2019年度產業大招商專項考評中,北海市榮獲優秀檔次,獲得450萬元資金、600畝建設用地指標獎勵﹔榮獲實際利用外資專項考評優秀檔次,獲得100萬元資金獎勵。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565.53億元,完成自治區下達目標任務的117.82%﹔實際利用外資11365.72萬美元,同比增長220.8%,完成自治區下達目標任務的126.29%。2019年全年新引進項目332個,計劃投資總額約4934.66億元:全年共有高端服務業企業266家,實現全年營業收入約157億元,稅收約2.79億元﹔被列入自治區“雙百項目”(投資超百億元或產值超百億元)數量位居全區第一,5000萬及以上重大項目增幅全區第一,規上工業產值增幅全區第一,消費者滿意度全區第一,2019年北海市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開竣工率及新簽招商引資十億元以上項目實施率指標均列全區紅榜。
成績的背后,是北海市各級各部門一對一全程幫辦、“保姆式”服務爭取到的成果,營商環境改善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凸顯。
北海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最大的政治生態來打造。創新出台“八個擔當”76條具體措施,實施“一把手”素質能力提升工程。2019年以來,北海市提拔重用了99名擔當作為好干部,選樹了28名擔當作為先進典型,調“下”了22名不擔當不作為市管干部,嚴肅批評了4個負面典型案例。
北海市首創網上全民監督營商環境。在聽民意、解民憂、惠民生過程中,通過打造“北海e眼”平台,讓綜合執法有“指尖互動平台”的基礎上,北海市將平台投訴舉報范圍延伸到營商環境全領域,創造性的實現營商環境全員網上監督,讓普通市民變成了監督者,形成了“營商環境為人人,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氛圍。2019年,“北海e眼”平台共接到各類舉報投訴23760件,處理率達100%。“北海e眼”平台開門納諫取得了積極成效,成為全民網上監督的“掌中寶”。
北海市注重借助技術創新攻關提升辦事效率,圍繞企業群眾辦事“少跑腿、少交材料”,19項指標牽頭部門優化辦事流程,借鑒成熟經驗,開展技術攻關,消除數據互通壁壘。2019年,各項指標注重技術創新、辦事系統升級、開發服務平台,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
北海市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思路,在全區率先繪制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等7大“產業樹”全景圖,打造“產業樹”信息化升級版,主要領導親自招商、親自談判,重大項目紛至沓來,破解“招商難”﹔創新融資模式,用資源換產業,破解“融資難”,開展“銀稅互動”創新貸款模式,拓寬融資渠道,破解“融資難”﹔成立20個征地搬遷工作組,出台新的征地搬遷補償辦法和征地搬遷工作經費管理辦法,實現文明征地、和諧搬遷、幸福安置,全年共征收並清場移交土地近4.5萬余畝,破解“征地難”﹔比照自治區“簡易辦”“減一半”要求,重點在壓縮審批時限上做文章,自主推行“三三三”改革,全市305項行政許可事項平均法定辦結時限從24.2天壓縮至4.5天,破解“審批難”。
下一步,北海市將做好優化營商環境升級提檔工作,扎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三大三走行動”,繼續對破壞營商環境行為實行嚴肅問責,並抓好“培育企業沃土政策”的貫徹落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