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鄉村風貌美了 致富“金鳳凰”來了

2020年04月21日11:05  來源:南寧雲- 南寧日報
 
原標題:馬山鄉村風貌美了 致富“金鳳凰”來了

馬山縣白山鎮民族村是“九分石頭一分土”的貧困村,雖地處環弄拉生態旅游圈,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過去由於缺乏統一的村庄規劃,私搭亂建、污水橫流等亂象叢生,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2018年以來,民族村的龍河屯被列為自治區鄉村風貌提升精品示范村庄,上局州屯和弄懷屯分別被列為馬山縣設施完善型、基本整治型村庄。在政府主導下,民族村積極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群策群力推動鄉村風貌提升工作,改變了農村“有新房沒新村、有新村沒新貌”的現象,持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引來了致富的“金鳳凰”。

堅持統籌規劃

抓好頂層設計

根據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連點成片的思路,民族村科學制定村庄布局規劃和村庄建設規劃,細化區域內生產、生活、服務各區塊的生態功能定位,做好村屯有機串聯、彰顯整體風貌,加強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園林景觀小品設計,做到空間布局優化、功能定位合理、梯次銜接有序、實施落地可行。

作為精品示范村庄的龍河屯強化規劃統一引領,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和壯族、瑤族民族文化,結合近、中、遠期縣域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對景區沿線47戶農房進行外立面改造,使農房在視覺上簡潔大氣,富有鄉土氣息和濃厚的民族地域風情。設計團隊在施工過程中還注重引導村民自主設計,指導村民充分利用當地石材實施特色庭院景觀建設等。

上局州屯還發揮群眾智慧,打造鄉村旅游品牌,改造后的村屯村容環境煥然一新。

堅持培育能人

促進產業發展

“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目標。民族村結合自身條件、因地制宜,培育了5名致富帶頭人,創辦了龍源、金誠兩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和一個桃李村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種桑養蠶、沃柑、臍橙、桃子、李子和鄉村旅游產業,產業規模共600多畝。

民族村積極探索鄉村風貌提升與產業發展結合新路子,增加水果採摘、養蠶體驗等觀賞性、參與性、體驗性更強的旅游和服務項目,增強旅游的趣味性、旅游產品的獨特性,使銷售環節與旅游活動緊密結合雙促進,實現產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此外,通過土地流轉、到合作社務工、參與分紅等方式,帶動79戶貧困戶增收,2018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2.295萬元,民族村於當年順利脫貧摘帽,2019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6.595萬元,2020年預計帶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

堅持筑巢引鳳

打造特色旅游

民族村地處馬山縣環弄拉生態旅游圈,鄉村風貌提升工作開展以來,民族村積極爭取到游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旅游廁所、觀音洞觀光步道、汽車營地、騎行步道等旅游項目落戶龍河屯、上局州屯,項目總投資約500萬元,夯實了鄉村旅游基礎。

在風貌提升過程中,設計團隊注重深入挖掘瑤族和壯族民族歌謠、服飾、傳統習俗、建筑風格、民間傳說、圖騰等特點,在房屋外立面改造、指示牌、解讀牌、景觀打造等方面體現兩個民族特色,重現壯族會鼓、串串肉、達奴王節等民族傳統表演、風俗和節日,打造精彩壯瑤文化,讓瑤族、壯族人文展示成為宣傳、推介、發展龍河屯鄉村旅游的有力推手。

民族村還建設了“孔園”國學文化教育基地,按照“文化+旅游+扶貧”的模式,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把扶貧和扶智、扶志相結合。鼓勵農民通過資金、土地、房屋入股的方式,與承包公司合作,以開展旅游服務為主業,做到自願聯合、集體決策、民主管理、共同增收。筑巢引鳳,2019年3月吸引廣西龍之河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到龍河屯投資開發觀音洞景區,流轉土地600多畝用於打造民宿、文化體驗區等旅游配套設施,打造精美鄉村旅游工程。

民族村通過風貌提升,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逐步將生產方式由以農業種植為主轉變為以旅游業為主,帶動全村發展,努力打造成為連接環弄拉生態旅游圈三甲、小都百、弄拉之間的重要節點,深度融入環弄拉生態旅游圈發展。

今年,民族村還將對二級公路沿線的自然屯進行風貌改造,對設施完善的上局屯進行精品提升,進一步提升村屯環境,挖掘旅游資源,吸引更多“金鳳凰”入村入屯,帶領民族村走上脫貧致富的康庄大道。(記者楊盛)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