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貧困戶的蛻變:從家徒四壁到年收入兩萬元

——青秀區派駐區委辦紀檢組長助力貧困戶脫貧增收

2020年03月13日15:37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圖為楊翠瓊脫貧后的家。

人民網南寧3月13日電 幾年前,長塘鎮天堂村六留坡楊翠瓊的家,是一個破舊、低矮,不足20平米的土坯房,家裡連一個像樣的桌子、凳子都沒有,一張木板當床就是幾十年,更談不上什麼衣櫃,灶台﹔家庭人均年收入不到一千元,而且沒有低保,真正是一個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的家庭。按照自治區扶貧政策“八有一超”的規定,楊翠瓊家屬於嚴重的不達標貧困戶。

如今,他們住上了明窗淨幾的房子,客廳裡,高檔的雙門冰箱、彩電、現代化的櫥櫃、整齊的沙發桌椅,2019年,家庭人均收入人均達到2萬元,真正實現了脫貧致富。

楊翠瓊的家到底經歷了什麼,在短短幾年內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

2016年,為貫徹落實黨中央、自治區、南寧市及青秀區黨委、政府關於扶貧開發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實現青秀區貧困戶幫扶責任全覆蓋的工作要求,積極落實各級干部定點挂鉤、對口幫扶的扶貧任務,堅決打贏青秀區率先脫貧攻堅戰,青秀區委決定開展機關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活動,堅持“處級領導幫扶2戶,一般干部幫扶1戶”的干部結對幫扶原則,充分發揮單位職能,引導各類扶貧資源優化配置,和其他幫扶力量共同努力,實現青秀區在全市率先脫貧工作任務。

作為青秀區紀檢系統的一名幫扶干部,周穎倩被派駐到長塘鎮天堂村六留坡楊翠瓊的家開展結對幫扶。面對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周穎倩拿出了紀檢人的使命和擔當,通過了解分析貧困戶家庭情況、深刻了解結對幫扶的相關政策,結合貧困戶實際情況等,多管齊下,為了讓貧困戶盡早擺脫貧困現狀,實現家庭穩定增收,她,開始踏上了扶貧之路!

圖為扶貧前的家。

當好家庭情況的“了解員”

從一開始接到幫扶對象的任務,為了能全面、迅速掌握貧困戶家庭的實際情況,住在城區的周穎倩,幾乎天天前往貧困戶所在的鎮政府、村委會和城區扶貧職能部門跑,充分掌握貧困戶能享受的一些政策。她帶著責任、帶著感情,通過“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與其本人、村、坡干部交談,分析其致貧原因、收入來源,結合其家庭實際情況和個人意願,幫助理清今后發展思路,並且制定了一份詳細的幫扶計劃,還逐一進行完善和細化。

當好扶貧政策的“宣傳員”

思想上有高度,業務政策上能講清。幫扶過程中,堅持把“扶貧和扶志”深度結合,積極向幫扶對象宣傳黨和政府關於農業農村和扶貧開發有關政策,讓其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同時幫助貧困戶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克服“等、靠、要”的觀念,讓幫扶對象增強通過創業和勤勞實現脫貧的信心和決心,確保脫貧攻堅各項政策不打折扣、落到實處。

當好學習生活的“管家人”

在走訪幫扶過程中,周穎倩經常拉長耳朵、睜大眼睛,對貧困戶的家庭情況一目了然,房子是危房、孩子上學沒有享受到減免學、雜費的優惠政策等,“不放過每一次機會、不錯過每一條政策”,在符合各項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幫扶干部主動及時聯系城區相關部門,按照相關政策申請危房改造,幫助幫扶對象的小孩減免學、雜費用,幫助申請享受低保待遇,爭取參與小額入股分紅,享受配發電視機、改廁、改廚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當了解到有一家企業部分黨員想捐款幫助貧困戶時,更是主動聯系該企業,獲得並利用這筆資金解決了楊翠瓊危房改造后新家地板磚和門窗。同時,平時注意與多家小區物業公司搞好關系,讓物業注意幫忙收集小區業主丟棄但質量還非常好的二手床、沙發、桌椅、板凳等家具,給貧困戶家裡送去,成了貧困戶家的生活管家。

圖為周穎倩在楊翠瓊家中了解情況。

當好發展生產的“牽頭人”

原本一家三口的楊翠瓊,丈夫因病於2015年底去世,目前家裡就剩她和小孩相依為命,除了家裡0.7畝耕地種水稻和1畝旱地種甘蔗、花生,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孩子又正在讀書,可以說,該貧困戶家是因病、因學致貧的典型。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貧困戶要想正真擺脫貧苦,實現真正的脫貧,除了靠自己的本領,還必須要有增收門路和渠道。楊翠瓊是一個特別勤快,不怕苦、不怕累的農家婦女,平時靠幫人砍甘蔗賺取點生活費,為了幫助其減少家庭生活壓力,周穎倩鼓勵其積極發展生產,牽頭幫助其貸款種水稻、甘蔗、花生,養雞鴨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幫助其解決生活困難,日常生活實現自給自足。同時,在獲知幫扶對象的兒子已經畢業后,主動幫他找工作,解決就業問題,增加了家庭收入。如今,楊翠瓊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將近兩萬元。

扶貧路上見真章。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干部,周穎倩在用一顆赤誠的心,在履行好監督執紀問責職責的同時,用心用情用力開展好幫扶工作,引導幫扶對象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鼓勵其依靠勤勞雙手,通過自身的努力邁向脫貧致富之路。(余宴、陳燕)

(責編:陳燕、黃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