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象州县:以“邻”聚力 让安置区民族团结之花绚烂绽放

2024年12月31日16:03 |
小字号

近年来,象州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合各部门力量助力安置点各族群众“进得来、融得入、过得好”,促进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从居住互嵌到文化互嵌的深度交融,携手共建共治共享民族团结幸福社区家园,2021年,花山社区获评来宾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1.搬迁群众参与积分兑换活动

搬迁群众参与积分兑换活动

和风聚邻,共筑同心圆。花山社区积极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全面推行“党建+民族团结进步”模式,深化宣传教育、强化理论武装,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方面,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族团结微课堂等形式,持续铸牢社区党员干部民族团结思想基础。另一方面,稳步推进社区村规民约修订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乡风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规范群众的言行举止。此外,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到社区“双报到”常态长效,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中打造党建引领“双报到、双积分”新模式,聚焦社区群众需求,整合全县近二十个职能部门资源力量,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小区排污排水及停车、充电等群众“急难愁盼”事项56个。

和爱暖邻,共谱和谐曲。聚焦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融合度高、针对性强的志愿服务活动。今年,花山社区依托“温暖易安”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吸纳辖区各族群众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美丽花山·和谐邻里”“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们的节日”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40余场,受益群众1万余人次,营造了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此外,花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推行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制,将积分兑换与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内容深度融合,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破除封建迷信等文明新风逐渐内化为社区居民的行动自觉。

2.搬迁群众热情参与民俗文化活动

搬迁群众热情参与民俗文化活动

和睦安邻,共治新格局。结合安置小区少数民族实际情况,深化为民服务实践,设置民族团结示范岗,安排精通业务且会说桂柳话、客家话、壮语等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社区干部,为少数民族来访群众提供高龄认证、医保缴费等公共服务。同时,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着力点,打造“社区党总支—居民小组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楼栋长”四级组织架构,将辖区内在职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纳入兼职网格员、楼栋长队伍,深入各族群众聚集的地方收集民情民意,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近年来,调解矛盾纠纷90余起,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燃气安全排查等专项行动近20次,解决群众身边的“微心愿、微诉求”近200条。

和众助邻,共织关爱网。象州县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安置点社区融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对辖区孤儿、残疾人、特困家庭等特殊人群进行全面的梳理,为辖区“一老一残一小”的健康生活、全面发展提供了多样化、多层次的照护服务。例如,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四同两关爱”、“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活动。同时,通过对务工群众的精准摸排,针对有转移就业意愿和能力的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帮扶,年内多部门联合举办“就业援助月”及线上线下易地搬迁专场招聘会5场次,发布就业信息20多期次,提供3900多个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6期次,为辖区各族群众在家门口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交往交流平台,不断延伸为民服务触角,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社区各族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年内,实现搬迁群众转移就业361户900多人,确保实现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搬迁家庭有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罗煜琨、李丽凤、覃佳文)

来源:来宾市水库移民局

(责编:陈丽冰、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