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海城区: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增进群众就医获得感

2023年11月29日13:11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今年以来,北海市海城区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通过打造“党建+乡村医生暨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室、落实医疗救助政策等措施,着力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打通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筑牢健康基石。

上门巡诊,医疗服务进家门

“乡村医生到家里给我看病检查,还给我讲了能享受到哪些医疗政策,真贴心呀!”家住海城区高德街道赤西村村民陈能建说。近期,海城区卫健局开展“党建+乡村医生签约”活动,组织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进行上门巡诊,将贴心优质的诊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海城区将党建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家庭医生签约为目的,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签约团队,建立党员乡村医生党建联系点,以党建带业务,以业务促党建,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健康保障。

“我们建立卫健局、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成立11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社区护士、公卫医师为辅的乡村医生暨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并确保每支团队至少一名党员领队。”海城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城区用“党员亮身份、签约面对面”的工作方式,为脱贫人口提供更个性化、亲情化的上门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乡村。

海城区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生“乡聘村用”管理,整合拓展各方资源,制订重点人群、重点病种中医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对慢性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每月组织乡村家庭医生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及适宜技术推广,指导居民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活动,群众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达99%以上。

目前,辖区内脱贫人口795人,监测人口70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参保率100%,已完成慢性病患者前三季度的慢病随访工作。

大病救助,当好群众“及时雨”

今年9月,经过前期申请、认定等流程,海城区为今年第一批符合大病医疗救助条件的9名群众发放共计3万元,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为有效化解群众因病致贫风险,海城区不断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大病医疗救助会商和协调机制,创新设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制定《海城区大病救助捐赠资金管理办法》,为患重特大疾病无力筹措治疗费用和经各类报销、捐赠救助等后仍负担过重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提供大病医疗救助。

海城区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和工商联动员社会力量的优势,凝聚各方社会帮扶资源,通过政企联动等方式拓宽筹款渠道,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大病救助捐赠工作,精准帮扶群众。

同时,海城区深入开展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情况调研,摸清底数,及时将符合救助条件的群众纳入相应救助范围,确保医疗救助对象“应助尽助”。

2022年以来,全区共计接收社会力量捐赠用于大病医疗救助资金42.33万元,有效减轻了患有重大疾病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

“清”装上阵,廉洁清风养医风

“我们从患者关心的用药问题入手,全面规范医疗行为,为群众营造党风清正、医风清新、行风清明的就医环境,更好服务群众健康。”海城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海城区深化清廉医院建设,将清廉医院建设延伸到村卫生室,把“党建+乡村医生暨家庭医生签约”作为重要抓手,推进清廉医院建设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加强乡村医生清廉执业培训,把廉洁从医准则、从业操守等纳入医护人员岗前教育、业务培训、晋升前培训等培训教育,不断提升乡村医生从业水平。

同时,海城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工作,瞄准医药购销、建设项目等领域的廉洁风险点,靶向施策,组织修订完善《阳光采购制度》《药品及耗材采购管理制度》《医德医风考评制度》等12项制度,以制度约束权力运行,着力预防药械购销、药品配送、医院工程建设等关键环节的医疗腐败。

今年以来,海城区在卫健系统开展廉政教育88次,对医药、器械等购销领域检查13次,发现廉洁风险并责令改正3个,发现作风问题1个,约谈有关责任人6人次,打造出了“巧开廉处方,精准治未病”的清廉品牌。(劳文静)

(责编:许荩文、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