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唤醒土地新活力 让“撂荒地”变“希望田”

在合浦县闸口镇闸口、新寮、平坡和仙人桥等村委有一幅连片的一千多亩稻田,这里的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灌排体系配套完善,公路、村级道路、机耕路纵横交错,通达每一块田垌,其间有大型机械往来种作,一片欣欣向荣。然而谁能想到,昔日这里荒草丛生满目疮痍。
“不能让这些良田继续抛荒下去!”
2016年初,在外打拼多年从事土木建筑工程的徐信昌回乡看到大片撂荒土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位土生土长的当地“能人”当时心里便有了一个决定:将村里撂荒地承包起来变成生产基地复耕种粮,守护好村民们的“粮袋子”。
于是,徐信昌成立了合浦县仙人桥惠乡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初只有22人,如今规模已达到了107人,以租用方式共流转3158.9亩撂荒耕地来种植生态水稻、富硒水稻,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精细管理”的好路子,真正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了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增长”。
而这只是合浦县“撂荒地”变“希望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合浦县开展撂荒治理专项行动,出台相关配套文件,通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种粮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农民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积极性,盘活闲置土地,“唤醒”沉睡土地资源,同时鼓励了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乡村振兴产业等。此外,有劳动力的农户可自行种植,对于整户外出、无劳动力、土地耕种条件差以及因土地产出效益低不愿耕种的农户,可通过土地入股、土地租赁等方式,从而实现村民增收、农业增收、村集体收益。
“我是合作社的一员,自从加入了合作社,我们种植更有信心了,水稻一年比一年收成好,每年还有分红,粮袋子、钱袋子都鼓了。”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脱贫户冯某脸上洋溢出满足感、幸福感。
下一步,合浦将继续深入贯彻撂荒地整治行动,开展深入持久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保护耕地的意识,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利用农田建设项目完善撂荒地基础设施,吸引承包大户流转撂荒地开发种植,鼓励乡镇以建立产业园等多种形式开展撂荒地治理,确保耕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优化土地利用率,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罗珍凤)
来源:合浦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