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庆区:奏响生活垃圾分类“三部曲” 谱写绿色生活新乐章

垃圾分类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自2021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南宁良庆区通过奏响生活垃圾分类“三部曲”,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让农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据了解,良庆区除大沙田街道无农村外,下辖的5个镇和玉洞街道有62个行政村,435个自然屯,共有5.2万户,21.2万人,生活垃圾清运车辆28辆,电动三轮车114辆,保洁人员640人。良庆区所有村镇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采取一体化外包服务,农村每日生活垃圾清运量约115吨。
知识宣传+源头引导 奏响“科普曲”
在知识普及上下真功。各镇、玉洞街道通 过张贴宣传栏和公示牌、发放宣传资料和家用双分类垃圾桶、分类游戏互动、有害垃圾置换、白话讲解及语音广播等形式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工作。
在分类指导上用真劲。在那马镇祠堂坡和坛板坡,保洁人员认真履职,上门分类收运垃圾,指导村民在源头进行正确分类。各镇,玉洞街道广泛宣传、文明劝导、检查指导,垃圾分类工作深入人心、全面开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初见成效。
在主题宣传上用新招。根据农村人口特点和文化水平差异,每季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及培训活动时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知识,通过趣味游戏模拟分类投放,不断巩固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同时通过在有害垃圾集中投放日进行有害垃圾置换生活用品,鼓励和吸引村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今年以来,农村各地区开展宣传、培训10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9000余份、环保袋4700余个,家用二分类桶约1800个,指导村民在家中按照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分法”进行分类投放,有效提升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设置配置+监督管理 唱好“协奏曲”
增配设施、优化收运路线。城区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桶、分类亭和收转运设施设备,统筹落实农村垃圾治理和垃圾分类经费约2023万元,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农村地区已设34条收运路线清运生活垃圾,配备垃圾收运车辆28辆、电动三轮车114辆,现有管理人员、司机共46人,各行政村有保洁人员640人。并配备3800多个四分类桶,设置垃圾分类宣传微景观4处,垃圾分类宣传栏和宣传画面149处,在各镇(街道)设置垃圾分类亭和宣传喷绘149个。
设置共享暂存点,规范有害垃圾监管。良庆区通过开展有害垃圾回收活动和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行动,鼓励村民在有害垃圾集中投放日和有害垃圾兑换活动时将家中有害垃圾投放至红色的有害垃圾桶,再回收至各乡镇中转站或废弃农资包装中心暂存。
强化督查考核,助力垃圾分类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城区、乡镇、行政村分批组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专题培训会共计62次,城区组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调研座谈会及督查检查7次,及时指出分类标识错误及混投等问题,要求属地和保洁公司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城区督查考评办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同时,每月对外包保洁服务公司进行考评,通过双重监督和考核,形成共同管理垃圾分类工作的良好局面。
典型示范+带头引领 奏响“榜样曲”
在抓好分类设施配备的同时,良庆区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以垃圾分类示范村坡创建为抓手,以点带面,带动更多村屯垃圾分类取得良好成效。
通过那黄小学和坛良小学“1+1”结对帮扶模式,开展互学、互看、互评,学先进、找差距,补短板,确保农村孩子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城区充分利用五象中转站垃圾分类宣教基地,组织坛良小学和那黄小学结对开展垃圾分类研学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其他垃圾分类收集和厨余垃圾分类接驳现场,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结对共建活动以城市示范学校带动农村小学分类工作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普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在坛良小学利用积分认证卡的形式,让孩子带动家人参与垃圾分类,累计85户家庭参与,兑换礼品85份。
在坛良村首先推行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定点投放”模式,那马镇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超市积分和分类超市积分兑换相结合的形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并通过坛良村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庭成员参与垃圾分类,为能够正确将生活垃圾分类的农户,兑换给予生活用品和文具用品,目前已有186户进行积分兑换。通过积分兑换形式,激发广大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下一步,良庆区将加大统筹协调推进,明确奖惩制度;加大保障经费投入,确保资金花在刀刃上;加大宣传氛围营造,引导村民齐分类;探索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单独收运路径。持续探索更多创新、有效的工作模式,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各方力量齐参与,形成垃圾分类强大合力,奏响垃圾分类“三部曲”。(邓祖艳 何璇)
来源:良庆区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