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岑溪:移出文明范 易出新风尚

2022年11月18日15:48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如今,城乡大变样,改掉旧习俗旧思想,婚丧喜庆从简办……”近日,在岑溪市区广场大舞台以及各镇村舞台演出的专题文艺晚会上,市群艺馆自编自演的移风易俗“三句半”快板不时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同时这种思想也在群众心里扎了根。

过去,婚丧嫁娶、人情来往各种名目的礼金让老百姓感到压力大,面对种种一直沿袭下来的陈规旧习如何破“题”?岑溪市把移风易俗当成一件惠民生、解民忧的大事来抓,聚焦人情负担、奢侈攀比等顽疾,建立制度,强化宣传,锐意革新,移风易俗新风荡涤城乡大地,移出了“文明范”,易出了“新风尚”。

破题:抓人头,控源头

正所谓“家看家,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岑溪市抓住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格执行《广西党员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暂行规定》,并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相关制度,明确办理婚丧嫁娶“十不准”,严格执行承诺制、备案制、问责制等五项制度,对违规的实行“一案双查”。此外,不断扩大“关键少数”范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等公众人物发出倡议书,通过他们再带动一批。

关键人头抓住了,大操大办之风开始得到遏制。但是要真正遏制燃放烟花、炮竹的铺张浪费,还要控制好市场源头。对此,岑溪市发布了《关于禁止在市区范围内燃放烟花炮竹的通告》,由公安机关对违规燃放的户主进行处罚;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同工信局在源头上查处非法生产烟花炮竹的厂家,大力整顿规范烟花炮竹经营店铺,取缔无照经营烟花炮竹。

如今,燃放烟花炮竹这一“顽疾”已渐渐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鲜花、气球、红拱门等简约喜庆的现代元素,文明新风正在岑溪大地徐徐吹起。

落笔:动念头,暖心头

群众的事情还得交由群众办,移风易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为群众办好事。“我们利用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以及帮扶干部、红白理事会入户做好宣传劝导,帮助群众摒弃陈风旧俗,树起新风尚,并热情帮助生育的群众落实好母婴医疗保健等惠民政策以及相关家庭医生服务,通过人文关怀和服务,让群众感受到温暖,进而转变思想观念,以良好的村风民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岑溪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黎荣臻说。

岑溪市对各村红白事不搞一刀切,而是由市里制定参考标准,各村结合实际在“移”“易”上“动念头”,形成“一村一策”。截至目前,全市290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事前上门提醒、事中帮办代办、事后服务保障。

“现在在我们村,红白事酒席不超过10桌、每桌标准不超过500元、婚车数量不超过6辆等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和公序良俗,每年累计可为群众减负超过50万元。“岑溪市水汶镇旺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邓宏明笑着说。

点题:强势头,有盼头

岑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严宏明表示,旧风俗在改,新风尚在立。这样的好势头要扬起来,让文明的风吹得更强劲,移风易俗才真正有盼头。

岑溪市建立健全机制,常抓长治求实效。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全市“书记抓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压实“一把手”责任。全面构建“市级-镇级-村级”三级监管网络,实行每月“报告制度”;实施分片包干,不定期进行巡查。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 “四到家门”志愿服务项目,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家中。此外,依托乡村振兴责任团队、镇村干部以及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组织宣传强基的优势,及时进村入户做好家主的思想工作。据了解,该市今年截至目前共取消红白事大操办8700余场,减少浪费钱财约3.05亿元。(梁铁)

(责编:陈丽冰、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