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专题视窗>>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壮美广西“侨”我讲——在博物馆读懂广西》

东方人类智慧的代表——百色手斧

2022年05月18日11:49 |
小字号

羊角钮铜钟、百色手斧 、翔鹭纹铜鼓 、羽纹铜凤灯 、大铜马……他们穿越广西千年历史长河走来,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彩。

他们跨越大洋彼岸,领略世界美景,依旧爱在中国,家在故乡。

当新侨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又发生怎样奇妙的故事?《天大的小事》栏目特别策划《壮美广西“侨”我讲——在博物馆读懂广西》,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联合970女主播草莓融媒工作室诚意出品,让我们在博物馆读懂广西。

【文物会说话】

我是百色手斧,出生在距离现在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那时候,祖先们都是使用打制石器,过着集体采集和渔猎的生活。虽然当时的石器大多粗糙笨重,但我却很精巧。

南宁市逸夫小学贤宾校区一(4)班 莫苏米拉

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被誉为考古富矿的广西百色盆地发现了大量两面打制的尖状石器。它们是用砾石、石核或石片两面打制,旧石器时代,对于刚从猿类脱胎过来的人类来说,这是一种制作技术要求高、造型优雅对称的多功能工具,主要用于屠宰大型动物和挖掘植物根茎等。

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广西博物馆协会理事长、文化部优秀专家、广西文化名家,吴伟峰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将旧石器时代的旧大陆划分为先进的阿舍利手斧文化区和落后的砍砸器文化区。他认为欧洲、非洲、西亚和南亚地区的人类掌握了进步的技术,能打制工艺复杂的手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只会打制粗陋的砍砸器和使用未经加工的石片,没有手斧,认为这里是一个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2000年百色手斧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从根本上动摇了莫维士的理论和国际学术界的认知。

百色手斧的年代比欧洲手斧还早30万年,80万年前广西的古人类能够制作和使用含阿舍利技术的石器,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证明了广西古人类拥有先进的石器制作技术和行为能力,说明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生活的古人类的认知和技术水准是很高的。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这类文物可以激励我们的自豪感,在今后的道路上也有自信可以走得更好。

如今,极具历史意义的百色手斧珍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中,将久远的旧石器时代东方人类的生活状况展现在现代的舞台上,它的存在让广大华夏儿女无不自豪。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责编:庞冠华、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