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促进师生成长 产教融合助力人才培养
——河池学院人工智能与制造学院特色办学之路
为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河池学院人工智能与制造学院充分发挥专业及学科的优势,立足河池,服务广西,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2016年起,该院与吉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吉翁电子河池学院技术研发中心,与深圳爱汇百变教育集团联合成立“爱汇百变教育机器人河池学院技术研发中心”,还与深圳华清远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广西公司等10多家企业均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逐渐建立起一套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特色办学之路。
内强基础外接行业 建立起1+1人才培养模式
该院坚持“专业教师着力专业基础培养,行业教师专注培养技能”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校内教师着重于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培养,行业教师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行业的无缝对接。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该院学生不仅拥有了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还能通过行业企业这个“第二课堂”,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水平。“吉翁电子河池学院技术研发中心成立后,我就进入到了研发团队进行无线路由器的测试工作,跟着我们专业老师、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始实践,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我也因此得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201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罗美凤谈起当初的大学生活和如今的工作,脸上充满着幸福。毕业后的她,顺利地留在研发中心工作,成为一名正式员工,岗位是软件测试工程师。据悉,近几年来,人工智能与制造学院的学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更重要的是有70%以上的学生从事的是所学专业领域的工作,许多学生目前在所从事的工作领域渐露头角。
校企合作借鸡下蛋 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新途径
为适应专业人才培养对教师的能力需求,该院分计划每年派遣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分批次完成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培训。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技术改进和研发以及项目研究等,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据统计,该院共派出挂职老师15余人,挂职时间为6个月至1年。
该院老师郑瀚在广西恒达电机科技有限公司挂职期间,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企业共同申请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并逐步转化为成果效益。同时,积极开拓毕业生实习就业市场,吸引企业为学校的发展出资出力。自2020年以来,该公司为学院毕业生解决实习就业岗位50余个,同时为学院的未来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基础依据。该院老师宋华宁在桂林市旗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挂职期间,参与公司的甘蔗机械化种植技术中识别蔗芽的图像识别技术开发,采用人工智能中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蔗芽进行识别分类,取得较好的效果。
搭建平台共同唱戏 创新意识和服务地方能力显著提高
该院以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自汉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团队”和“机电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以及一批校级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广泛吸收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平台建设,以上述平台为基础与合作企业进行深度融合,联合进行项目研发,提供技术创新、设备改造等技术服务,目前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近100项。该院与宜州林胜堂蚕具有限公司和宜州烛火蚕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自动脱茧机、真空负压脱茧机、自动选茧切削机等农具;与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自动伐桑机;与天峨县工业园区共同研发木材厂智能火灾监控机器人;与深圳市创想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共用研发ROS教学机器人系统等。
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校企合作共结人才培养之花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17年以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稳居全国本科高校百强行列,电子信息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和一流本科专业。近五年来,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得专利100多项,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近30项,省部级奖励近100项。
“扎根河池,服务广西,面向行业和产业需求,注重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培养,走技术应用型之路”是该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紧跟新工科发展趋势,注重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专业素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为每位同学提供各种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平台,使绝大多数同学在大学期间都能寻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一致的学习空间”是该院的办学特色。展望未来,该院将一如既往坚定地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为实现河池学院“特色鲜明、基础扎实、优势显著的国内知名区域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吴海娇、肖佳、苏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