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奏响振兴“主旋律”
——西林县古障镇古障村走访见闻

![]() |
西林县古障镇古障村塘汪屯面貌焕然一新。韦荣峰摄 |
西林县古障镇古障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全村辖12个自然屯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个小组,共有936户3850人,其中脱贫户198户814人,设立1个党总支部,5个党支部,有正式党员82人,全村柑橘种植面积为8441亩,农户种植柑橘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
近日,走进古障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沙糖桔果园郁郁葱葱,一栋栋“沙糖桔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村屯道路平坦整洁……
走进古障村的村部办公楼,只见墙上挂着“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百色市‘产业兴旺’红旗村、‘生活富裕’红旗村、‘治理有效’红旗村,西林县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牌匾汇成的荣誉墙格外醒目。
据古障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汪芋伦介绍,这一项项荣誉都是得益于古障村始终坚持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将党课讲到田间地头,把“主题党日活动”放到街头巷口,将服务上门转变为上门服务。据了解,近年来,古障村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不断在引进人才方面下功夫,实施“双培”政策,育强人才队伍,引领人才振兴。汪芋伦支书说,2009年,他就是依托村里培养致富带头人的政策,从务工地返回家乡发展沙糖桔产业,从打工人创业成为致富带头人;2021年又从致富带头人转变成为古障村的“领头雁”,这都是得益于古障村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和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近年来,在抓党建、引人才的同时,古障村还依托“西合党建 智慧组工”为平台,通过“一名网格员+一个微信群+一本记事本+一张明白联系卡”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打通群众反馈渠道,实现了村容村貌“智”治,通过村党支部带动村民自主参与“三清三拆”和“三微四化”改造等村庄环境整治,拆除旧房屋、铺设便民路、编织竹篱笆,打造出了“家家是景点,所见皆画卷”的古障村新形象。“感恩党的好政策,在党委政府和后援单位的大力帮扶下,村‘两委’积极带领我们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现在我们村变得越来越美啦!”古障村村民王丽萍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古障村大力发展沙糖桔产业,运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资金在本村尖尖山购买了70亩沙糖桔果园并投入运营,由合作社统一指导、管理和销售,2021年该产业示范园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6万元;同时,为进一步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古障村始终坚持分配与积累并重,注重扩大再生产的原则,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转向水果种植、入股投资和油茶种植等多元化发展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如今,古障村已成为古障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说到沙糖桔种植,我们都是在村里合作社的带动下才开始种植的,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沙糖桔,少则几亩,多则上百亩,每年人均增收达1万多元。”古障村村民张应海高兴地说。
同时,古障村注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敬老孝亲等乡村德治文化,每年定期开展“最美家庭”“优秀党员”“优秀志愿者”“优秀学生”等系列评选活动。2021年,共评选出最美家庭1个、优秀志愿者20人、优秀党员8名、优秀学生5名,树立了模范标杆,引领了文明新风尚。
如今,“党建强、环境优、产业旺、文化兴”集一体的古障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充满希望。(韦素雪、李富银)
![]() |
西林县古障镇古障村尖尖山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蒙德珠摄 |
![]() |
西林县古障镇古障村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乡村振兴我来干”主题党日活动。宋佳摄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