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多举措续写粤桂协作新篇章

去年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根据东西部协作工作部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续写两地粤桂协作新篇章。截至去年年底,宝安区为该县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全县扶贫产品在全国销售总金额达3.5亿元,其中销往广东地区金额2356万元;收到宝安区各单位和企业捐赠社会帮扶资金达328万元;从东部引进7家企业入驻环江投资兴业,实际投资额高达2.2亿元。
因地制宜在本土推广东部地区乡村振兴经验。为帮助脱贫劳动力家门口就业,解决该县各类农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渠道,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确保扶贫产业项目可持续发展,该县依托深圳对口帮扶环江粤桂协作机制优势,在位于该县思恩镇耐禾村的河池·环江工业园区投入粤桂协作财政资金2700万元,打造桂西北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大力推动了该县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区域农业产业物流,不断促进环江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水平,对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工业产品流转、农产品集约化经营,地区农业产品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创建了广西喀斯特水果加工交易中心作为环江县扶贫产业基地的配套设施,解决了水果采摘后加工及销售渠道问题,实现该县水果等农特产品的分拣、包装等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确保扶贫产业项目可持续性发展,还以“圳品”建设为抓手,提升环江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水平,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技术服务、市场对接”的粤桂消费帮扶、产业协作新机制。截至目前,该县共有55家扶贫产品供应商178个扶贫产品通过认定审核。
结合本地特色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该县陈双村是国家民委命名的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陈双村群众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注重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粤桂协作工作组通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投入粤桂协作财政资金312万元,建设环江陈双村美丽民族乡村示范村,以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思路,着力打造民族团结“四坊”项目,即少数民族团结富裕示范村和非遗文化传承坊(美食)、蜡染坊(苗)、织编坊(毛南)、画坊,深入挖掘和展示毛南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打造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点。
全力做好结对帮扶调整前后有效衔接。自去年4月起,深圳宝安区接替福田区帮扶环江,宝安环江粤桂协作工作组在工作推进注重稳中求进,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帮扶方面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关系调整的衔接。在深圳福田区支教教师返回深圳后,宝安第一时间选派优秀教师奔赴环江,派出的支教教师分布在该县的东兴、驯乐、明伦等地处偏远、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乡镇中心校,同时不定期开展粤桂教育协作项目“送课送培”“送教下乡”“教师培训”等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人才支援交流协作及教育帮扶工作。宝安区4所学校与环江4所学校联结对口帮扶关系并签订帮扶协议,为全县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增强该县教育的“造血”功能。深圳市人民医院驻环江县人民医院帮扶工作组重点探索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创新提出“医疗帮扶五步法”,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奋进、共同发展”的帮扶理念,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不定期前往各乡镇举行爱心义诊活动;深圳狮子会高新服务队、文锦服务队、新洲服务队、幸福服务队、贝壳服务队,振兴帮扶委员会、防盲助盲委员会、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姚晓明光明基金发起的“乡村振兴· 健康帮扶”公益活动,为该县困难白内障100例患者实施免费手术;为各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开展了业务培训18场,积极为环江培养本地医疗人才、提高该县整体医疗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蒙宏谯)
来源:环江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