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利:筑牢山洪灾害“防护网”
大才河施工后航拍。广西水利厅供图 |
“当时是凌晨5点左右,我接到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就去河边看看水位情况,发现水涨得很快,有些地方已经漫过田垅。”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罗江村支书回忆7月那场来势迅猛的山洪,仍然心有余悸。
“我马上组织村委干部挨家挨户敲门组织转移,后来水都已经淹到二楼了,有的房子都冲毁了。”支书觉得很庆幸,“幸好当时收到水利发的信息早、我们转移及时。”
据了解,广西在全国率先建立“自治区预警到县、市预警到乡镇、县预警到村屯”的山洪灾害风险快速预警机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预报模块对预报降雨区快速预测灾害风险并实时发布预警信息,责任人在接到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通知村委,村委干部按责任分区上岗进村,敲响铜锣提醒村民,实现了“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
广西水利厅防御处处长黄华爱表示,广西山洪多发易发、影响面积达14.82万km2,山洪灾害的特点就是来得快,所以快速预警提前转移是最有效的防范手段。今年以来,广西延长预警预见期,全面推行“双预警”的快速预警机制,有效助力了基层群众在山洪灾害中“早发现、早转移”,帮助全区129.09万人从山洪威胁区安全快速转移。
广西还不断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帮助民众提高风险意识。每年都全覆盖开展山洪灾害隐患调查,率先在全国开展洪痕标识设施建设,把洪痕标识设施建设作为增强村民风险意识手段。
“如果没有这个标识,我还真不知道那些历史大洪水淹到了这样的高度!”柳州市鹿寨县一村民指着新建的洪痕标识说到。这些标识表面采用白底红蓝字标注刻度、高程等信息,还有二维码可扫描查询详细洪水信息。洪痕标记不仅能让群众对历史洪水水位有更直观的认识,对各类工程建设选址、群众房屋建设、旅游景区管理也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群众的洪水风险意识。
广西各级水利部门敢于啃掉硬骨头,经过近10年的摸索和建设,完成了31条山洪沟综合治理;完成1万多个山洪自动雨量站点建设,实现对全区2万多个危险区进行监测;建立起了覆盖全区的统一的自治区、市、县三级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平台和运维保障体系。这个基于山洪沟、监测站点、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构筑的庞大“安全网”。(向渭旭,周凌芸)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