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以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小切口”撬动基层卫生“大变化”
为破解乡村群众看病难题,2019年以来,广西北海市围绕乡村医生管理模式、身份转变、福利待遇等乡村医生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创新,在广西率先实施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后,全市334个政府办村卫生室均有1名以上合格的乡村医生,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均达到国家和自治区标准,全部基本药物均由卫生院统一采购和配送,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乡村医生人年均总收入达6.76万元以上,人年均收入约增加0.5万元,高于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平均工资。截至2020年底,通过“村医通”累计就诊人次11.21万人次,医保报销236.80万元。以乡聘村用“小切口”,撬动了基层卫生“大变化”,实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健康扶贫政策落地见效的目标,为打赢脱贫攻坚基本医疗保障战役提供了有力保障。北海市“乡聘村用”改革作为2021年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典型案例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推广。
“一转”身份,提高乡村医生责任感和归属感。长期以来,乡村医生的身份一直以个体存在,游离于体制之外,乡村医生没有归属感,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不强,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小,人才匮乏。北海市首先在乡村医生的身份转变上大胆尝试,以“一转”破题。符合准入条件的乡村医生通过招聘后与乡镇卫生院签订聘用劳动合同,全面接受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身份由个体转变为乡镇卫生院聘用职工。
“二包”待遇,解决后顾之忧。实施“乡聘村用”前,乡村医生的收入全凭个人劳动的多少,收入不稳定,没有保障,工作热情不高,北海以“二包”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包工资”即乡村医生基本工资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乡村医生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基本工资按各县区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绩效工资由乡村医生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居民医保一般诊疗费制度等得到的财政补助构成。“包保障”即为乡村医生购买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并以村卫生室或乡村医生为单位统一投保医疗责任保险,分担乡村医生职业风险。购买“六险”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2020年,市县财政共投入“乡聘村用”人员经费963.71万元,其中乡村医生基本工资经费646.21万元、社会保险经费303.91万元、医疗责任险经费13.57万元。经测算,实行“乡聘村用”政策后乡村医生人年均总收入可达6.76万元以上,人年均收入约增加0.5万元,高于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平均工资。
“一规范”指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破解村卫生室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国家基本药物等制度难瓶颈问题。一方面,明确乡村医生要履行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文件规定的义务,按时在岗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一般诊疗费制度。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定期对村卫生室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乡村医生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同时建立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双监督”工作机制,由村卫生室所在卫生院和村委各安排1名工作人员担任监督人,对村卫生室和村医工作情况定期开展巡查工作,巡查情况作为乡村医生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与乡村医生的绩效工资相挂钩。
“五统一”即村卫生室的行政管理、业务指导、人员聘用、资产管理和绩效考核等五项工作统一由卫生院负责,实现了农村医疗卫生乡村一体化管理。为保障“五统一”工作顺利实施,全市共投入资金472万元,新建了18个政府办标准化村卫生室,为104个村卫生室重新配置医疗设备。各县区对政府办村卫生室进行了统一业务用房布局、统一挂牌、统一设备配置、统一制度上墙,使村卫生室和工作人员面貌焕然一新,给乡村医生提供更加完善舒适的工作场所,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医保部门共投入资金82.77万元,为全市政府办村卫生室安装了“村医通”并预交两年网络流量费,实现了农村居民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均“有医保享受”。为解决管理工作经费不足问题,2020年,市县财政按每个村卫生室3000元/年的标准,给乡镇卫生院拨付了224个政府办村卫生室管理工作经费共98.7万元。(赵红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