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州区:疏“痛点”“堵点” 让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贺大叔,你家种植的水稻今年申请以奖代补了吗?脱贫后帮扶干部还主动入户帮你们解决实际困难吗?”日前,玉州区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工作人员深入群众家中,详细了解其脱贫后的生产生活情况。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交汇与过渡的关键时期,玉州区纪委监委将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政治监督重点内容,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贫困群众脱贫后最担心的就是扶贫政策“断了线”,返贫没人管。为保障脱贫攻坚过渡期各类帮扶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该区纪委监委着力加强对返贫预警监测机制执行、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以及“四不摘”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严肃问责,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截至目前,该区纪委监委共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对7户边缘易致贫户进行动态监测,积极帮助解决相关困难。
“我们基地采取租赁鹏垌村土地、吸纳村民劳动力务工、收购村民自行生产的农产品等方式,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带动308户村民创收,来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玉州区仁东镇鹏垌村鹏垌产业基地负责人对前来了解情况的纪检监察干部说。
产业振兴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二者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为推动二者有机衔接,该区纪委监委采取“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联动监督模式,围绕土地流转、村集体资金、产业扶贫项目、产业资金发放使用管理情况,面向全区8个镇(街道),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不断延伸监督触角,着力发现推进乡村振兴和落实惠民富民政策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进一步疏通乡村发展的“痛点”和“堵点”。
同时,该区纪委监委做实“最后一公里”监督,在全区86个村(社区)配备纪检员,设立基层监督哨,在镇、村等群众较密集的场所,公开受理信访举报的方式,紧盯行使公权力的人和事,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惠民政策真正落下去、见实效。(记者 黄冰 通讯员 苏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