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专题视窗>>良庆视窗>>良庆要闻

南宁市良庆区:良辰美景好风光 嘹啰山歌唱幸福

2021年07月21日17:04 | 来源:南宁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良庆区 良辰美景好风光 嘹啰山歌唱幸福-南宁日报

良庆人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以歌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良庆区供图

良庆区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被拆迁户住进了环境优美的安置小区。良庆区供图

良庆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市民在政务服务中心享受优质服务。 潘浩摄

良庆区打造“那马那居”特色旅游小镇,以农旅结合带动乡村振兴。记者叶子榕摄

“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正在良庆大地从蓝图变为现实。 记者黄维业摄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加快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的关键之年,也是良庆区建区16周年。

十六年栉风沐雨,十六载砥砺前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良庆区上下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持之以恒实施“一核两区三带”发展战略,不断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实现了从荒芜之地到活力新区的跨越式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首府南宁乃至整个广西的经济新兴增长极。

据统计,2020年,良庆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6.04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位列全市各县(区)第一;财政收入完成71.96亿元,同比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如今的良庆区正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目标蹄疾步稳,奋力推动“十四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全力争当“重点向南”重要支撑点和排头兵,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城区建设日新月异 良庆人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为满足五象新区及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建设发展的需要,良庆区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成立了良庆区服务五象新区指挥部统筹全城区征地拆迁和安置工作,以党建为“魂”、服务为“根”,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啃下了“硬骨头”,推动征地拆迁工作迈上新台阶、农民安置工作迈出新步伐、临时过渡安置工作收获新成效、土地收储和出让工作达到新高度,良庆征地拆迁安置经验获全区推广。

对此,玉洞村村民玉信平深有感触:“还没拆迁那会儿,挤在‘脏乱差’的老房子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我们一家人都搬进了宽敞舒心的楼房里,每年都有分红可以拿,孩子在安置项目配建的学校就近就读,还有地铁、公交车等便捷交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数字见证了改变:2016—2020年良庆区累计完成征地3.98万亩,房屋征拆386.53万平方米,临时过渡周转安置约14300人,为中新国际物流园、南宁万有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轨道交通建设等200多个重点项目提供了用地保障。

“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正在良庆大地从蓝图变为现实。

良庆区服务五象新区指挥部副指挥长助理、良庆区征拆中心主任周志飞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区征拆安置工作的新途径、新手段、新举措,做到依法征拆、阳光征拆、和谐征拆,为良庆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产业发展优化升级 现代化产业添活力

强首府必先强产业,强产业必先强工业。近年来,良庆区全力推进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南宁现代工业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强劲发展。据统计,2020年,良庆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6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9%,增速高于全市6个百分点。随着南向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标准厂房建成,良庆区将围绕标准厂房招商,加大“引凤筑巢”力度,不断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服务业提档升级。近年来,良庆区依托五象新区辐射带动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文体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提档加速,中国—东盟金融城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截至今年5月,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驻金融机构(企业)达222家,今年以来新增60家。南宁万有国际旅游度假区成功落户并加快推进,极大带动了文旅产业发展。

“2016年在库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全城区仅有4家。至2020年末,入统的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达36家,截至今年4月,在库企业数量已达64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13%。良庆区服务业企业数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集聚效应成效初显。”良庆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雷翠琼说。

完善企业服务机制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在良庆区的政务服务大厅,“现场等候最多一个小时,一件事最多跑一次”的两行大字格外显眼,前来办事的市民络绎不绝,周到快捷的服务令人如沐春风。

改变并非朝夕之间。近年来,良庆区紧紧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构建企业“愿意来、进得来、留得住”的长效机制,营商环境各项指标考评均位居全市各县(区)、开发区前列。在2020年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监测评估中,良庆区营商环境评价连续4个季度在全市位列第一。在2020年南宁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红黑榜”中,良庆区营商环境指标进入“红榜”总次数位列全市第一。

今年5月,良庆区印发了《成立良庆区企业服务联动中心的实施方案》,通过打造服务企业专业团队为辖区内企业提供“保姆式”精准专业服务。良庆区还在全区率先开通政务服务全方位预约和远程帮办服务,实现群众办事即来即办“零等候”,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满意度不断提升。

良庆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良庆区以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设立良庆区金融服务中心、推行惠企政策主动兑现改革、推出免费帮办代办服务等多项创新举措,发挥“店小二精神”做好“五星级服务”。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2021年以来,良庆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000多户。

文化繁荣百花齐放 嘹啰山歌魅力尽显

2020年12月2日晚,良庆区2020年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中国嘹啰山歌大会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拉开帷幕,围绕“良辰美景自在良庆”主题,精心设置“悦动良庆”“自在良庆”“美满良庆”三大篇章,结合音乐、舞蹈、声光电等舞台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近距离领略魅力良庆的特色文化。

良庆区有“中国嘹啰山歌之乡”和“广西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良庆区全面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认真落实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积极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良庆区有9个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其中壮族嘹啰山歌、壮族毬丝歌会等5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香火球、香火龙、那马龙狮等7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外,良庆区还建立了3个保护基地、12个嘹啰山歌传承基地和1个嘹啰山歌协会,有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和研究等工作。

经过多年发展,深植于民间的香火球、香火龙舞、斑鸠舞、中国红陶艺术等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在良庆区交相辉映,一大批民间绝技、民间艺术得到较好传承发展,形成了以嘹啰山歌文化为龙头的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发展壮大农业产业 “良庆良品”闻名遐迩

“自古良庆出良品”。良庆区大力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打造了具有特色和产业基础的16个农产品品牌,形成“良庆良品”农业品牌标识,进一步擦亮“良庆良品”农业品牌。

在现代农业产业方面,良庆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2020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7.0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0.18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8.84万亩,甘蔗种植面积27.202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73亿元。引进4个超亿元现代特色养殖项目。创建25个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完成10个贫困村农产品保鲜冷库建设;完成市级玉洞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并引进8家企业;推动3个基层农技示范基地和1个科技小院创建。建成一批益农信息社标准站、专业站、简易站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巩固提升坛板坡、那廖坡示范水平,打造“那马那居”乡村特色旅游小镇;中国—东盟国际生命科学城一期项目顺利开工。

在扶贫产业方面,良庆区探索“抱团飞地”经济,引导10个贫困村成立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南向电子信息园厂房项目。良庆区发展了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在10个贫困村内各建设1个农产品保鲜冷库,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16年以来,城区累计划拨产业奖补资金4260万元,覆盖贫困户近万户。2020年全城区“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达1967户,覆盖率达95.12%;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5%以上。(记者韦静 通讯员卜英豪)

(责编:张芳、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