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原创新闻

广西乡村风貌大提升 有“颜值”更有“气质”

2021年07月13日09:53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七月,走进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卜花村郡造屯,仿佛置身公园,天蓝水碧,绿满青山;房前屋后,繁花似锦。

“再也不用跑去城里的公园,我们屯就是大公园。”谈及村里环境的变化,村民蔡红军很感慨。

近年来,郡造屯开启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圆群众“住上干净整洁舒爽房子”的安居梦。曾经破旧的农房现在焕然一新,看得舒心,住得舒服;村里的黑臭水塘,经过清淤整治,改造成生态观光塘,塘中莲花绽放。每到周末,总有城里人开车到此休闲,村里的民宿经常爆满。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2018年以来,广西启动乡村风貌提升工程,逐步塑造和形成“传承文明、桂风壮韵、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乡村风貌。

百色市德保县燕峒乡那布村山斗屯。宾绿涛摄

打造全景式美丽乡村

如今,桂林市阳朔县阳朔镇鸡窝渡村也发生了大变样,以前的废旧房子变成漂亮的庭院,与旖旎的山水相得益彰。

鸡窝渡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十里画廊景区内,这个小村庄曾经的模样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倒是与村名十分相称:鸡栏、猪圈等废旧房屋多,脏乱差随处可见。

2019年以来,阳朔县重点打造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的鸡窝渡村、历村、水厄底等6个“精品示范村”,开展规模空前的专项整治工作。改造后的鸡窝渡村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不是建造“盆景”,而是要打造全景式美丽乡村。广西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基本整治示范带”的模式,狠抓精品示范项目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示范品牌,以点带面促进乡村风貌全面提升。一个个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乡风文明的示范带如同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在乡村熠熠生辉。

要留住文化、留住乡愁

钦州市浦北县北通镇富斗田村“古荔枝园”内,穿过一扇由灰白火砖精心雕砌的石门,入眼便是落日余晖下的古荔枝树,园内花坛、茶馆、凉亭一应俱全,精致的小景典雅别致。旧日杂草丛生、猪舍牛栏乱堆的荒地,经过整治,成为别有情调的乡村别苑。

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绝不是一刀切大拆大建。“把现代文明融进来,把历史文化沉淀真正留住,把乡村风貌管起来,使村庄建设与优美的自然生态相协调,打造彰显桂风壮韵的特色村庄。”这是广西对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做出的明确注解。

遵循乡村发展规律,风貌提升与各地文化、生态、产业相互融合、协调推进,形成了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一个个各具神韵的山村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

因地制宜,留住美丽乡愁。浦北县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就地复垦,推动村庄果园化、村外田园化,引导群众改造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微庭院。

北流市结合“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利用红砖等原生建筑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风貌。

恭城县毛笔山屯。桂林市风貌办供图

产业融合,让乡村之美更有生命力。富川瑶族自治县以“潇贺古道”历史文化旅游为主题,把岔山村、秀水状元村、福溪村等古村落旅游资源进行串联,形成“潇贺古道”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为当地村民带来稳定的收入。

南丹县引入2家旅游企业,建设城关镇经里湖瑶族乡至贵州荔波小七孔白裤瑶跨省旅游示范带,旅游产业与乡村风貌同步发展提升。

美丽家园,有“颜值”更有“气质”,越来越多的游子选择扎根故土,让乡愁不再漂泊,让乡村更具活力。

塑造文明乡风民风

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群众是主体。在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推进过程中,广西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群众在“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建出好民风,改变陈规陋习,激发了百姓对更美环境的自发追求和干事热情。

南宁市以村民理事会、议事会和乡贤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为抓手,推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家园建设,全市共成立新乡贤理事会821个。

崇左市江州区在郡造、都垌、卜花、叫豆、逐林等30个屯率先组织制定村规民约,通过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巩固乡村风貌提升成果,让文明之风长久驻留。

合浦县星岛湖镇总江村把以往破旧的乡村墙壁改造成“文化长廊”,融入党的建设、文明礼仪、民风民俗、邻里和谐等题材和内容。

2021年,广西将继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努力把农村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沈泉池、黄金玉)

(责编:沈泉池、黄昱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