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行业

广西中烟:聚焦“形实魂”打造乡村振兴的“高桥样板”(下)

2021年07月11日18:17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首位。通过塑“形”,富川县高桥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但是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才是重中之重。如何在产业方面增强“造血”功能?

村民烤烟丰收时的快乐。广西中烟供图

注“实”:产业组合铸就长效机制

在高桥村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的肉鸡养殖基地,村民赵子晶正在鸡舍里喂食、打扫,忙得不可开交,但他朴实的面庞上却始终挂着笑容。赵子晶曾经是高桥村的贫困户,家中有三个孩子,这几年他多番尝试脱贫致富,去广东打工,喂猪、喂鹅,但都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

2020年,麦岭镇利用帮扶政策,在高桥村里发展肉鸡养殖项目,以特色养殖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在政府和驻村干部的帮扶下,赵子晶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肉鸡养殖,养了15000只肉鸡。

南宁卷烟厂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韦浪介绍,村民通过与温氏公司签订协议,在前期公司以记帐的形式免费向养殖农户提供种苗、饲料、免疫药以及免费的技术指导,待肉鸡出栏后由公司按照协议价格进行回收,同时在回收款中扣除前期的种苗、饲料、免疫药物费用,保障养殖户养殖利润。

现在,在高桥村的肉鸡养殖基地里,每只肉鸡纯利润可以达到五块钱,一年出棚两批,赵子晶每年的纯利润在15万左右。现在,赵子晶不仅自己实现了脱贫致富,还获得了致富带头人证书。在赵子晶的带动下,村里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养殖业的群众有6户,其中贫困户2户,解决贫困群众就业60多人,为高桥村的脱贫摘帽做出了贡献。“现在的生活,我以前想都不敢想。”赵子晶激动地说,“我现在又能在家接送小孩,又能够赚钱,还成了致富带头人,太感谢南宁卷烟厂的精心帮扶了。”

除了肉鸡养殖,在南宁卷烟厂的牵线搭桥下,高桥村先后成立村民合作社、安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以柑橘、烤烟、肉鸡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完成两个烟叶基地、800亩脐橙基地。但是发展产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回忆起高桥村发展产业的情况,韦浪感慨道,“修筑产业路,能够给村民带来收益,但是修路就要征地,这方面群众思想工作并不好做。”韦浪说,本来已经跟村民做好思想工作了,但是施工当天,村里有三兄弟就到施工现场闹事阻止。为了能够顺利修筑产业路,韦浪反复到家里向他们宣传修路带来的好处。

在村干部的努力下,三兄弟终于意识到,修筑产业路能够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村民从最开始的不配合,到现在主动到施工现场帮忙。路建好以后,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村民黄盛利流转土地种植了200亩脐橙,正常年份纯利润可以达到每年50万。他感慨道:“要不是发展特色产业,上哪里赚这么多钱。”

“造血”功能已经初步实现。目前高桥村已建成以农家乐、光伏发电、核心示范区配套设施出租和肉鸡养殖为主要内容的极具特色的集体经济,2020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达29.32万元。三年来,韦浪带着村干部累计帮助贫困户申请产业补贴达80多万元。

高桥村娃娃们在唱溜喉歌。广西中烟供图

铸“魂”: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文明

在高桥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仅重视“外在美”,也十分重视“内在美”。南宁卷烟厂派驻高桥村的新任“第一书记”吴耀诚说:“经济发展起来了,人的思想也不能落后。”

高桥村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雨桥为依托,沿着潇贺古道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吴耀诚介绍:“高桥村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村屯,必须要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风雨桥的尽头,专门有一处兰岗山抗日狙击战纪念牌,这块纪念牌讲述着高桥村农民的抗战史。走过风雨桥,在潇贺古道两旁,三百多年的桂花树林中,随处可见“忠”“孝”“勤”“义”等石刻,古树与石刻使行走其间的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底蕴与魅力。

此外,广西中烟投入26万元在高桥村打造了一座162.44平米的戏台,每逢五月十三与十月十三,当地村民便在戏台上唱起了“溜喉歌”。“溜喉歌”是当地具有瑶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含劳作歌、丰收歌、祝酒歌、婚嫁礼教歌、盘王歌等等。

走进高桥村脱贫户首得洪家,墙壁上满满当当挂的都是孩子们的奖状。“我家有四个孩子,个个都听话懂事,二女儿一般都能考前三名,另外三个孩子也爱学习。”首得洪说,“广西中烟给我家孩子争取了助学金,一年给3000块,村委还给我们家在县城争取了安置房,要是没有他们,我真得砸锅卖铁了。”

首得洪脱贫以后,没有忘记南宁卷烟厂的帮助,也没有忘记其他未脱贫的村民。修建村委会需要征地,村民们反对情绪很高,首得洪带头捐出自己的四分地;修建产业路时,遇到闹事村民,首得洪挨个积极配合村委做思想工作,告诉村民产业路是“小投入大回报”的好事;需要拆除危房,村民不配合,他先劝说自己的亲兄弟拆房……“南宁卷烟厂帮咱脱贫,咱也不能忘本啊,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好了,村里的环境也变好了。”

高桥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断在文化建设领域“做加法”,文化建设已经渗入日常生活中,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在高桥村村委会,专门设置一间“廉政屋”,屋内陈列着廉政警钟以及焦裕禄、杨善洲、沈浩等模范故事,提醒着村委会成员要以民为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为了打造扎根生活沃土的文化,高桥村还推出了带有乡村文化印记的“黑狗粑粑”与“梭子粑粑”,引得周围城市与农村居民常常慕名而来;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桥村的儿童们纷纷学起了“溜喉歌”。筑牢文化文明之基,补足信仰精神之钙,引领脱贫发展之舵,这是扶贫攻坚系统工程中文化脱贫的责任与担当。

人说一层山水一层云,在高桥村,这样美丽的山水与云,背后是406户勤劳的农民与后盾单位的不懈奋斗,脱贫摘帽不是高桥村奋斗的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在这样的新起点,南宁卷烟厂将与1827位村民一同努力,步入更加幸福的新生活。(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责编:刘佳、黄昱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