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广西要闻

南宁积极探索城中村背街小巷治理模式

开展精细化管理 诊治各类“疑难杂症”

2021年07月11日09:56 | 来源:南宁晚报
小字号

新屋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邓国华摄

电单车停放入线、整齐划一 。邓国华摄

如果说主干道是城市的“面子”,那么城中村、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城中村人员复杂、流动性大,背街小巷管理不到位、环境脏乱,成为创城整改提升工作难点。为了补齐创城工作中的短板,南宁各城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城中村背街小巷治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今,南宁多个城中村、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舒适感和便利度均有所提升。

江南区推行“街巷长制”村民自治

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自治区和谐村屯”“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等称号,获得媒体深入报道,吸引了昆明市考察团、青秀区考察团前来考察交流……

翻开江南区江南街道新屋村的“履历”,这个流动人口达1.2万人的典型流动人口聚集性城中村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多年,曾经的黑臭鱼塘改造为拍照胜地,曾经乱停乱放的车辆实现集中管理,曾经无事可干的老年人聚集到一起放声歌唱……近年来,新屋村探索“3+”城中村精细化治理工作模式,实现全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现在的新屋村,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记者了解到,新屋村全村环卫保洁外包,由村委牵头,各村民小组、党员、志愿者参与,每周五开展卫生大整治。出租的池塘臭气熏天,村委将其收回整治翻新,将其改造为休闲乐园,村民和租户生活舒适感明显提高。新屋村推行横向“街巷长制”村民自治模式,将社会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并和年终分红挂钩,有效规范村干村民行为。

新屋村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政策解读宣讲、科普知识宣传及文化文艺等,女子舞龙队、老年合唱团广受群众欢迎和好评。村里还建设家风家训文化墙,用好家风“老家底”引领全村文明新风,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倍增。

青秀区下足绣花功夫探索创建模式

津头街道埌西村一改从前的乱象,变得整洁有序;新竹街道葛麻村实行“巷长制”,进行长效管理……连日来,青秀区集中力量攻坚“疑难杂症”,坚持“一线工作法”强化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整治,推动管理工作提质增效,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力推进整改和提升。

走近埌西村,整洁的道路、摆放整齐的垃圾分类箱,以及文明宣传标语等让人眼前一亮;在葛麻村,也是同样一番新景象:规范设置“美食街”,引导流动摊贩进驻“美食街”规范经营,大幅板报式出租信息发布栏规范了居民出租房屋信息的需求……针对城中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青秀区攻坚克难,创新管理思路,深入推进城中村、背街小巷标准化建设,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强化政企民协作,共同推进城中村整改提升。选取新竹街道葛麻村六组作为示范点,通过城区指导、街道主抓、社村负责,形成了一批工作亮点,如葛麻村“巷长制”、津头街“以民管民”模式等。

青秀区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创城创卫长效机制,把创建工作有机融入日常的城市治理、基层服务等工作中,切实提升创建工作水平。集中力量攻坚“疑难杂症”,下足绣花功夫,探索新的创建模式,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发挥创城示范点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效应。

兴宁区发动全民参与巩固创建成果

走进人民路北二里,映入眼帘的多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老民居,小巷道路虽小,但干净整洁,电单车也整齐划一地停放在线内,晾晒区和居民休闲点标示得清清楚楚,路边的绿化小景还围上了白色的小栅栏,看起来更美观了。

“蟑螂少了,老鼠也少了,绿化带也围起来了,好看多了。整个环境变好,我们的心情也愉快,身体更健康。”自称大半辈子住在人民路北二里的唐群芳奶奶已经81岁,每天都出门走路去锻炼身体,对于北二里一点一滴的变化感受很深。

除了修补坑洼的道路、发动志愿者参与整治环境等多项措施,兴宁区民生街道人民北二里社区还与城管部门联合,以创城为契机开展思想动员与法律震慑齐头并进的工作方法,将少数居民违建的建筑拆除了。

在人民路北二里有一栋居民楼,一楼的几户人家都搭建有棚子,由于历史年代久远,大家平时已经习以为常,后来被认定为违建。社区经过多次做思想工作,并在今年6月底联合城管部门,将这几户人家私自违建的棚子拆除了,将公共地面还给了整栋楼的业主们,居民们出入的道路更宽敞了。

兴宁区人民北二里社区党总支部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李黎介绍,在创城工作中,社区加大宣传,广泛动员社区居民,让大家知晓创城工作并支持和参与。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让网格员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还把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常态化、长期化管理,进一步巩固创城成果,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何璨汐、赵敏、刘增璇 通讯员卜瑜玲、罗倩、侯呈志)

(责编:庞冠华、周雨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