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建立非遗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2021年06月11日10:36  来源:广西日报
 

今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施行10周年。6月9日,记者从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自非遗法施行以来,该市立足区域特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以保护为龙头,以传承为根本,以发展为目标,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非遗保护合力及分类传承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非遗保护体系。

据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共有21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基本同步建立传承基地或传承示范户,认定181名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累计发放各类非遗传承人补贴60.9万元,经由传承人带动建立非遗传承基地逾30个,其他社区、家庭建立传承基地100多个。

近年来,南宁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等,形成规范引领,布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一盘棋”;完善建立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及县(区)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4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11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5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7项。

为推动非遗创新发展,南宁市扶持设立武鸣壮族五色糯米饭和南宁制陶技艺两个非遗扶贫工坊,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歌圩”创化而来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享誉世界,扶持打造的武鸣“三月三”歌圩、宾阳炮龙节、横县茉莉花节等地方节庆多点开花,连续8年举办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由文化和旅游部、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作为六大主要活动之一等。(记者/乔晓莹)

(责编:陈丽冰、周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