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着力提升“四力” 推动乡村法治文化建设

2021年05月27日17:08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柳州市牢牢把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着力提升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四力”,不断优化法治文化品质,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强保障建机制,着力提升乡村法治文化推动力

柳州市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培育工作,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全市普法依法治理总体规划,同评分挂钩,设置专项考核指标开展督办督查。全市法治宣传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级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保障。12个县区(新区)中,有10个县区(新区)经费预算超过每年人均1元标准,农民作为普法重点对象,使得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在全市各级经费总体投入中占了相当比重,保障力度走在全区前列。全面构建“一小时法律服务圈”,市本级、10县区、118个乡镇全部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1226个村(社区)全部聘请法律顾问。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稳步实施,每年举办农村“两委”人员、基层普法骨干、人民调解员培训班,组建由1872人组成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名“法律明白人”,乡村法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强品质树品牌,着力提升乡村法治文化影响力

近年来,柳州市成功举办两届法治文化节,三届法治文艺、书法、摄影比赛,每年以“法治文化惠民行”为主题,深入基层单位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培养带动了基层法治文艺志愿者队伍。柳州将民族文化、民俗活动与法治宣传教育深度融合,组织开展“三月三山歌唱宪法”、首届山歌普法文化节、首届山歌普法擂台赛、“相聚‘三月三’共唱法治歌”等活动,并成功承办“广西首届山歌普法行暨桂黔滇湘山歌普法擂台赛”;鹿寨县和柳江区定期举办山歌普法擂台赛、演唱赛;柳城县定期开展“三百工程”(百村百戏、百校百课、百案百例)巡演巡讲;融水县和三江县分别结合“十三坡会”“四月八坡会”和“花炮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集中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以芦笙踩堂、鼓楼送法、寨老“讲款”、唱“多耶”、演“侗戏”等形式,积极打造具有民俗风情的法治文化,使传统民族文化在基层法治创建中焕发了新的活力。

强阵地抓建设,着力提升乡村法治文化渗透力

多年来,柳州市积极推进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城中区打造环江村民法广场,向村民、游客普及法律知识。鹿寨县重点打造25个大山深处的“法治驿站”,指派驻村律师每月定期到驿站接待群众咨询,随时在线解答。柳北区建成长塘镇黄土村法治廉政宣传长廊、沙塘镇江湾村法治小公园等,在各乡镇打造法治驿站、法治长廊等法治宣传教育景观元素30多处。柳城县建成县法治文化公园、凤山镇法治文化广场、马山镇托寸屯法治文化广场、大埔镇田垌村鸦鹊屯法治文化广场等乡镇、村级法治文化阵地。融水县、三江县围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开展法治文化阵地打造,以点带面引领全县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发展。截至2020年12月,柳州市共建有法治文化阵地1727个,近5年间新建463个,同比增加近四成。

强联动拓渠道,着力提升乡村法治文化凝聚力

近年来,柳州市政法、宣传、民族、扶贫等多部门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题法治宣讲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百场大宣讲”“文明家庭·拒绝邪教”等大型宣讲活动累计400余场,直接受众近12万人;积极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五年累计开展2996场,28万余人次参加;柳州市还与湖南怀化、贵州黔东南在省际交界地区建立“五联”工作机制,实现省际边界地区“矛盾联防、纠纷联调、组织联建、普法联宣、法律联援”,构建了省际联动新机制。本地媒体发挥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与市级政法单位合力打造“法治柳州”电视栏目,开辟“法治柳州”“龙城警事”“律师说法”报纸专栏,深度解析法治案例。“法治柳江”“法治鹿寨”“法治融安”等县级电视栏目已成为群众接受普法教育的王牌栏目。村广播法治讯息定时播,法律大讲堂法治宣讲不停歇,让法治声音传得更远。充分利用手机APP客户端、抖音短视频、手机短信、电子屏幕、宣传橱窗、公益性广告牌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形成了全天候、广覆盖的全媒体立体普法网络,有效提升了法治文化传播力。(傅永新 李龙翔)

(责编:陈丽冰、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