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做好惠民“加法”题优化服务质量

2021年05月20日16:56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今天下午公司把10000元转入了我的账户了,谢谢你们!法律真是我的靠山。”近日,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到受援人梁某的感谢电话。

“以后在劳动关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趁机向受援人梁某宣传在劳动关系中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讲述了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这是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推行法律援助“双到位”(法律援助维权到位、法律宣传到位)的一个典型做法,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具体举措。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不断强化工作机制,厚植为民情怀,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做起,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在持续提升法律援助工作的效能上下功夫,不断深化便民举措,认真做好“扩+降”“升+简”“点+线”三道加法题,努力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推动新时代法律援助工作为民便民利民惠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援助的温暖。2020年1月-2021年4月,全市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案件总数5348件,受援妇女884人次,未成年人917人次,老年人180人次,残疾人102人次,务工人员1641人次。

做好“扩+降”惠民加法题。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和降低门槛,将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事故赔偿、土地流转等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紧贴群众法治需求,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低收入人群、务工人员、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申请法律援助,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提供申请、审批、指派一站式服务;特别是对务工人员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工伤保险待遇的,免于经济困难审查,直接受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大局,扎实开展法律援助助力乡村发展工作,放宽援助标准,加大对低保、贫困户等特殊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对农村五保供养证、特困职工证等困难群众、精准扶贫人员免于经济审查,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实现“应援尽援”。心系退役军人,助力服务保障。设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联络站”,让退役军人在享受普惠公共法律服务的基础上,再给予其一定的法律援助优待,凸显政府对退役军人的褒奖、社会对退役军人的尊崇。

做好“简+升”惠民加法题。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深化法律援助案件受理指派“一次办好”改革,推行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申请人符合援助条件、申请材料齐全无误的,确保当天完成案件受理审查指派工作,多次得到上级好评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进一步完善“容缺受理”申请机制。对申请法律援助的群众,材料不齐全的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容缺受理”,实行先受理后补齐材料,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做好“点+线”惠民加法题。找准部门联动的支点,连成法律援助服务的优质线,强化部门联动,加强与法院、信访、劳动仲裁等部门的信息互通,为被欠薪者提供高效、便捷的维权服务,建立“诉—联—处—果”联合追薪维权模式。一旦发生务工人员欠薪案件,由劳动监察部门第一时间介入,司法局指派援助律师提前进行证据收集整理,复杂案件由多部门联合会商处理,构建“一站式”服务模式。紧盯法律援助的重点。建立市检察院、铁路检察院法律援助工作站,与检察院通力合作,完善值班律师工作机制,做好支持起诉工作与法律援助工作的有效衔接。紧扣法律援助的宣传点,把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手册、法律援助服务指南、法律援助明白纸制作成“法律援助大礼包”,送到群众手中;向群众仔细宣讲法律援助政策、申请的流程、法律援助的对象人群;对有法律需求的村民现场给予解答;在全市行政村、社区均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络员制度,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有1名联络员,注意收集民意诉求,特别是对法律援助的需求,打通法律援助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傅永新、游洋)

(责编:陈丽冰、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