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漓江:一场还山水本色的觉醒

2021年05月11日11:32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漓江畔,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岸线修复和景观美化。廖荣生摄

科学保护任重道远

得益于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这几年漓江沿岸生态旅游产业逐渐升温。以渔村大河背为例,该村2020年游客接待量达到30万人次,同比增加115%。

一大批集生态保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小镇开始崭露头角,漓江流域的“生态红利”不断释放。“漓江很美但非常脆弱,需要持之以恒地守护,决不能就此松懈。”王飚坦言,虽然当地在保护漓江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面临的困境和难题也还不少。

“漓江流域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加之不同单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给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植物研究所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先琨指出,从过去的一些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统筹性、系统性不够,漓江的生态保护修复多以单个目标的工程措施为主,往往出现局部治理效果好,但在整个流域内推广运用的整体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此外,漓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但生物栖息地条件千差万别,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漓江流域内有猫儿山、海洋山、架桥岭、银殿山、青狮潭5个自然保护区,但自然保护区之间相互隔离,缺乏生态廊道,物种的基因交流受到阻碍。为此,亟须健全和完善漓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而随着漓江流域重点生态保护区内实行禁伐、禁牧、禁猎、禁养,沿江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短期内,生态经济难以形成规模,农民转产转业制约较多,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探索形成有利于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协调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和规范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开展漓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针对采石、采砂乱象,2017年10月,广西颁布了全国首个省级砂石资源开发专项规划,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采石场标准化建设,下一步,广西自然资源部门将以解决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整体功能提升,保护好大自然赐予的这块宝地。(范雁阳、李刚) 

(责编:刘佳、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