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贵港5月8日电 为充分保障市场主体知情权,实现“免费、便捷、实时”的获取交易全流程信息,广西贵港市聚焦全流程信息公开,依托“一网四平台”(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站、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平台、电子监察系统平台、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平台、辅助决策评标系统平台),推行事前招标信息公开,事中交易环节公开,事后履约行为公开的“三公开”模式,提高交易活动透明度,促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公平、公正,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让公共资源在阳光下交易。
在“预告”上花力气,实行全类别交易采购意向公开。
贵港市根据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要求,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坚持“应进必进”原则,以优化平台服务为目标,实行全类别交易采购意向公开。
一是制定规范性文件。出台《贵港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等文件,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采矿权出让等10大类142项公共资源全部纳入统一平台交易,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场实行目录管理,交易目录线上线下全公开。
二是采购意向集中统一公开。为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透明度,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交易活动,规定各预算单位在组织交易活动时,采购项目不得晚于采购活动开始前30日在政府采购网等媒介进行采购意向公开。采购意向公开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公开内容包括采购项目名称、采购需求概况、预算金额、和预计采购时间等内容。有效保证了给予企业更充足的时间参与交易活动,竞争更加充分。
三是编制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围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业权出让和国有产权信息等类别,坚持“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原则,全面梳理公开事项,公开市县二级事项150项并实行动态调整,形成公开事项目录化、标准化、规范化。
在“过程”中出实招,市场主体无障碍参与交易公开。
重点打破市场主体认为交易活动过程“神秘”的思维定式,创新交易过程信息公开方式,将开标、评标、监督等交易过程实时向相关市场主体进行线上线下公开,实现“零距离”见证公共资源交易。
一是实行网上直播开标。以开标过程“全民参与”为目标,在交易平台网站设置直播开标专栏,开放18个直播入口,任一个人或市场主体无需注册,均可登录观看当日交易项目的开标全过程。同时,市场主体可通过“贵港公共资源”APP用手机观看直播开标和在线办理交易服务事项,提升市场主体办事体验。
二是实行评标在线监督。为加强评标现场的监管,明确各交易方职责,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评标环境,同时在保证评标过程的保密下,交易项目的业主代表、行业监督代表等人员,通过音视频监控系统线上实时监督评标(评审)活动。
三是聘请社会监督员。转变监督思路,开放监督方式,积极引导关心公共资源交易的专业人士参与监督工作,提升交易环境公开水平。从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行业协会等领域聘请公共资源交易社会监督员。在监督中发现异常行为的可向行业监督反映,提出意见或建议,确保交易活动公平、公正。
在“结果”时下功夫,交易行为监督与管理实效公开。
项目履约,是交易活动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合同及履约公示,强化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开,加强标后监督管理,促进交易活动依法依规实施,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利。
一是推行合同订立信息、履约信息及变更信息公开,实现项目从审批至履约全过程信息公开。明确规定招标人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主动公开合同订立相关信息、重大变动、合同重大变更等履约情况信息。同时,在交易平台网站设置“合同及履约”专栏,推进交易信息公开。
二是完善中介服务和主体信用行为公开。建设中介超市,严格中介服务考评管理,建立项目业主、行业主管部门和中介超市管理机构三方联合考评机制,评价结果在网站实时公开,促使中介机构不断提质增效等措施推动中介服务“质优价美高服务”。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勘察、设计和审图等单位实行“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管理, 将各单位的行为信息在交易平台上公开,促进单位间相互监督,形成行业良性竞争。
三是公共资源交易异议、投诉渠道公开。以文件形式汇总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投诉举报方式,包括投诉受理部门地址、邮箱、传真及相应咨询电话等,在交易平台公布并动态调整。同时,明确要求进场交易项目须在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标候选人公示等信息公告上载明交易活动监督单位及其联系电话,并将因未载明导致潜在投标人或利害关系人投诉渠道不畅通的,列入不良行为信用管理。
四是公布专项整治结果。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专项整治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相结合,“专项”与“随机”的监督检查常态化。定期与不定期清理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依法保障各类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监督检查结果网上公开,形成政府与社会的监督合力,以公开促公平。(黄春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