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会”成了“民乐汇”

——博白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巧解项目建设“麻纱事”

2021年04月23日11:04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有了‘板凳会’真是很方便,以前是‘有理靠声高’,一有矛盾就打‘口水仗’,现在大事小事在家门口通过会商就能解决。”博白县双旺镇曾村村村委会主任庞忠平说。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博白县率先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试点“板凳会”议事制度,将“板凳会”开到村民小组,党员群众围坐一起拉家常,宣讲理论政策、答疑解惑;现场互动、民主议事;收集社情民意、解决民忧。项目建设一线征拆、维稳及纠纷调处等都是在“板凳会”中进行的,解决了一批群众急事、难事、“麻纱事”,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

建立队伍是“板凳会”顺利开展的基础

项目建设一线直面群众,遇到难题在所难免,问题解决不了,项目建设就无法推进。破解工作困境,关键是搭建一个强有力的好队伍。该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了党组织挂帅,党员牵头,“屯屯”点题,县镇村三级挖掘,同时整合“五老”人群、乡贤助力等资源,根据宣讲员自身特长和所在村居,就近组合,分类组成政策宣讲团、乡里乡亲宣讲团、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等3类团体5支队伍。“队伍有了,要把项目建设一线的工作做好,还得靠村民支持。”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指挥部工作专班综合协调组组长钟雪芳说,随着县镇村干部一次次走村串户,“板凳会”议事制度就此诞生。

“板凳会”以方言俚语聊天的方式向群众讲全、讲清、讲透当前征迁政策,面对面解答村民关心的征地补偿等疑惑,打通了村民心中的堵点,也提升了村民对项目建设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板凳会”成了解民惑、通民心、破解征迁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传递党的声音是“板凳会”的首要功能

要想群众“跟党走”,平时就要多把党的声音讲给群众听。该县通过镇村屯干部、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联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以及县镇两级微信公众号,搜集群众热切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自治区、市、县重点宣传任务和项目中心工作,不定期制定“时令菜单”,确定“板凳会”主题,分发给宣讲团,由宣讲团认真准备。“板凳会”根据矛盾双方的实际情况,不选择给当事人带来紧张情绪的会议室、接待室作为调解地点,而是联合各方力量走进村头巷尾、村民院落,用时间和真情将矛盾彻底消除。

围绕社会发展,讲清项目落户带来的机遇与红利,算好强村富民经济账,处理好征地拆迁、维稳调处、施工方三者关系等内容,组织相关群众,围绕项目建设重点工作开展专题“板凳会”,展开热烈讨论,倾听群众呼声,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截至目前,围绕协商议事、宣传政策、维稳调处等专题内容,召开“板凳会”23次。

为民解忧是“板凳会”的特殊功能

没有会议室,没有讲话稿,村民家门口或院落就是会议室,十几条板凳,干部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板凳会’近距离倾听我们的心声,以前有什么矛盾、纠纷,要到村委、镇政府反映,现在在家门口就解决了难题。”4月18日,博白县双旺镇曾村村村民庞波满意地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铜箔子项一期征地补偿协议签字时说。

每期“板凳会”收集上来的问题,由综合协调组归类整理以清单形式落实责任到部门到个人,各责任人逐一走访核实,然后按照分类分责的原则,精准施策。村委能解决的,限期就地解决;村委解决不了的,上报镇政府;镇政府解决不了的,由镇协调县级部门解决。“板凳会”开展过程中,把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摆上台面,群众积极参与,抛问题、论话题、解难题,集思广益协商解决。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党员干部利用“板凳会”形式开展一线办公、现场接访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沟渠清淤、排水沟水涝等实际问题。(李丽娇) 

(责编:周雨乐、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