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近日,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专职消防救援队队长林晴带着三名队员一起对消防救援器材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他们将上级配备的机动消防泵、切割器具等器材拿到楼前空地上启动调试,在确认所有器材都可以正常使用后,又认真细致地收归入室。
今年42岁的林晴原来是香粉乡扶贫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身为一名文职人员,他却对电焊、维修样样精通,做得有模有样,他也一直协助村干部维护本村的消防设备。自2020年成为一名乡镇专职消防救援队队员后,他团结队员积极开展工作,为当地群众撑起了一把蓝色的保护伞。
“我们站有4名队员,大家24小时值班,以便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我们每天都要检查消防器材,还要下村检查居民的用电、用火、用气安全,并入户宣传消防知识。”林晴说。
“他们平时到家里来主要是宣传,叫我们注意用气、用电安全,多注意,不要发生意外。也告诉我们有什么安全隐患都可以喊他们,一叫他们就会过来帮忙。”香粉乡雨卜村村民贾贵林说。
傍身的技术让林晴和队员们的工作更容易展开。近一年来,林晴和队员们逐个排查并维修香粉乡各村屯的消防网管及消防栓,巩固了香粉乡各村屯防火应急抢险的基础,让村民们过得更舒心、住得更放心。
“消防安全是一件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自从成为了一名专职消防员,我一直觉得这份职业非常光荣,我也十分热爱这个职业。在从事这项工作的一年当中,我也找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今后我会和其他三名队员一起,继续守护好这一方平安。”林晴说。
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大部分自然屯居住密集,特别是一些大村大寨一户挨着一户,形成连片聚居的现象。
目前,融水需严格管控村寨防火的自然屯有1030个。这些木质结构村寨房屋耐火等级低,易发生火警火灾,村寨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加上全县大多数乡镇距离县城较远,一旦发生火警火灾,消防救援队伍赶赴现场耗时长,严重影响救援时效。
2008年至2013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柳州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该县共投入4.5亿元资金对融水50户以上密集木质结构房屋自然屯实施“四改”工程。“四改”后的2009年到2018年,融水50户以上的自然屯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火灾。(陈慧娴、欧明熙)
此外,2019年至2020年,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投入1500余万元,开始分批分期在全县20个乡镇组建专职消防救援队和建设营房库室,不断夯实基层消防组织基础,进一步提升村寨火灾防控能力,实现了全县消防安全工作质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