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四个坚持”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年03月31日11:05  
 

近年来,崇左市以“四个坚持”为工作抓手,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高位推进民族工作。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领导,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巡视巡察和民主生活会检查剖析的重要方面,不断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推手,全力以赴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及时调整完善并充分发挥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民族工作委员会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强化党委和政府统筹推进民族工作合力,形成了全市共同做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是全面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创新脱贫攻坚机制,大力推广“扶贫车间”模式,加快发展“种、养、贸、游、工”五大扶贫产业,大力探索边贸扶贫新路子,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漠化片区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303个贫因村全部出列,34.7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二是以重大项目投资拉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十三五”以来,全市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及自治区投资项目1030个,共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01.2亿元。项目资金重点投入交通、水利、口岸等边境民族地区兴边富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项目的落地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三是不断发展壮大民族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糖、锰、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铜、铝等新兴产业,产业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推进糖业“二次创业”,累计落实甘蔗“双高”基地面积203.9万亩,榨蔗量和产糖量连续17个榨季居全国地级市首位,2020/2021年榨季累计实现糖料蔗入榨量1115.27万吨,产糖量136.95万吨,全市甘蔗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50%。四是以民族特色村寨培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按照特色民居、特色产业、传统文化、优良环境、民族团结“五位一体”要求,扎实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培育,累计整合投入各类资金1.3亿多元,累计10个特色村寨获国家民委命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特色村寨获首批“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坚持多载体融合并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常态化。一是注重干部教育。二是注重专题宣讲。三是注重学校培育。四是注重文化引导。五是注重创新方式。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设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公众微信、网站专栏,在崇左广播电视台花山TV客户端开设“壮族三月三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壮族三月三 民族体育炫活动”宣传专题,以短视频、新闻、图文、滚动字幕等方式播出全市山歌舞蹈、民俗活动、民族服饰、民族体育等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内容。充分宣传和发挥有特色、有亮点、有深度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试点的引领带头作用,截至目前,全市积极培育打造国家级、自治区级模范(示范单位)30个以上,市级模范(示范单位)200个以上。

坚持真诚服务至上,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事共乐。始终把为各民族同胞做好服务,作为凝聚人心、促进团结的重要经验,促进全市各族群众共居共事共学共乐。一是构建社区“微组织”网格体系为各族群众和谐共居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构建城市民族工作“大格局”,成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30个部门、3个街道组成的民族协调工作小组,搭建少数民族“微组织”网格体系,以点带面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全覆盖”。二是推进机制建设为各族群众安心共事保驾护航。推进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三支队伍”(民族工作信息员、少数民族知名人士、民族关系协调员)信息库。做好民族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对可能引起矛盾纠纷的不稳定因素及时研判处置。三是积极搭建平台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认真办理少数民族群众的来信、来访,各族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高。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引导各民族积极融入社区,在城区建成少数民族活动中心6个,社区民族之家16个,民族事务咨询服务窗口(站)24个,外来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管理联络站5个,城区社区配备有专职(兼职)民族宗教干部24人,设置少数民族群众临时经营疏导点25个、累计协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租赁房屋300多人次。

来源:崇左市民宗委

(责编:陈丽冰、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