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以爱筑梦托起明天希望

2021年03月18日10:54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红旗湖小学是广西马山县红旗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一所农村非寄宿制学校,是马山县教育扶贫重点打造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花园式的现代化公办学校,2019年9月,红旗湖小学首次迎来了第一批师生入校开学。

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学校,红旗湖小学有46.6%的学生来自建档立卡户,文化素养参差不齐且整体普遍偏低。这对新组合的学校教师队伍来说,压力前所未有,但老师们勇担责任,积极为这所年轻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倾注爱心和智慧。

陶冶道德情操 从思想上多“补钙”

2020年秋季学期,红旗湖小学正式启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有快乐科技、阅读、音乐、舞蹈、美术、棋艺、书画、体育等特色的“快乐”系列活动项目的技能兴趣班,每个班配备了指导老师。老师们利用每周二下午第6节活动课时间集中授课,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各项技能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个人情操,树立起生活、学习信心。

建校一年多来,学校坚持以“一训三风”为办学宗旨,秉承“饮水思源·砺志笃行”古训为校训,让师生们时刻知党恩、感党恩,争当知恩报恩的新一代人才;坚持以“和而不同·雅而有致”为校风,以“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为办学理念,点燃书香激情,做个知书礼、孝义忠的新社会有趣味的人;树立“善导爱生·博学雅量”的教风,老师身体力行示范,师生携手求知同行;崇尚“爱学善思·力学不倦”的学风,相信虚心好学、勤思考才能使人进步的道理;营造品味高雅的新农村校园文化环境,努力创办一所具有“和雅”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示范学校,让学生成长成为和雅宽容、阳光率真、自信善良的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通过日常学习的点点滴滴,从墨迹书香中汲取养分,真正从思想上多“补钙”。

身体力行示范 在日常里给关怀

红旗湖小学半数以上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留下学生自己和祖父母一辈生活,家长与学生间缺乏沟通。这样的隔代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隐患问题。为此,学校专门设置有健康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关爱留守儿童之家等功能室。并为一些在生活上、思想上出现某些倾向性问题的学生,落实安排老师“一帮一”结对联系,对学生进行包干帮扶。老师们在认真履行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之余,身体力行示范,在生活上给学生及学生家庭更多关怀,让学生及家长支持并自觉参与到学校教育工作中,营造“学校+家庭”“老师+学生+家长”良好互动的教育环境。

点燃书香激情 让学生们扩视野

红旗湖小学以尊重学生兴趣爱好为前提,引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培养自觉学习的乐趣。老师们从中不时给予耐心帮助,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良阅读习惯,立即指正,不能任其继续发展。为使学生阅读到各类书物,学校多方争取上级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截至目前,学校图书室的各类读书刊物藏储量17000多册(不包含阅览室3600册藏书),学生人均拥有量超30本。

学校依托乡村少年宫为平台,在阅览室特别推出每周二下午第6节活动课为“快乐阅读课”。“快乐阅读课”是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人实施。一、二年级学生,听讲故事和绘本阅读各20分钟;三年级以上学生,除了安排听老师讲故事、推荐一本好书或者名篇以及增加阅读时间以外,还安排进行阅读分享和写阅读笔记。

该校通过设置全校性阅读竞赛,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提升文化素养,在快乐学习中扩大视野、收获知识。(黄启恒)

(责编:刘佳、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