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径桉树与米老牌、红锥混交林。
“十三五”末,七坡林场森林蓄积量达到381.5万立方米,比“十二五”末257.8万立方米增加123.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8%。
一是开展“双百”基地建设。2019年9月,林场启动了“双百”基地建设。截至2020年底,场外新增优质商品林地面积5.5万亩,蓄积量增加30万立方米。
二是开展分类经营。林场根据现有桉树的生长现状、立地条件和经营目标区划为精品林、达标林和目标林开展分类经营。规划精品林6万亩,达标林19.5万亩,目标林4.5万亩,培育5年后精品林出材标准12.5m3/亩以上,达标林出材标准9.5m3/亩以上,目标林出材标准7.5m3/亩以上,推进营林精细化管理实施精品达标林提质增效工程。
三是推广无节材修枝技术。增强了林木抗病性,促进林木主干的快速生长。修剪下来的枝叶覆盖在带外的杂草上,能抑制其生长,改良土壤环境。
四是延长采伐周期。采伐周期从“十二五”末的5年采伐,到目前足7年采伐,年采伐出材控制在30万立方米以内。通过延长采伐周期,避免过度经营,优化林分。
五是推行测土配方技术。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土壤中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的平衡供应,满足桉树生长的需要,提高桉树的生长量。
六是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300万元的科研经费,鼓励林科所和营林生产单位针对生产需要广泛开展科研试验,不断总结和提升营林生产管理水平。(邱晓明、雷超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