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区全面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 换届选举

2021年02月01日17:30  来源:海城发布
 
原标题:海城区全面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 换届选举

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启动以来,北海市海城区高度重视,统筹谋划,严格程序,扎实稳妥推进换届工作。截至1月31日,海城区51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结束,全面实现“四个百分之一百”目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占比100%,高质量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任务。

海城区委书记李安洪在北部湾社区指导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海城区区长裴相春在下寮社区指导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海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曾伟在云南南路社区指导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海城区政协主席梁雪梅在铜鼓里社区指导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海城区委副书记李军在驿马街道调研指导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海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姬伟在昆明路指导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抓目标优结构,实现“五升一降”

海城区本次换届选举,村(社区)党组织均采用“两推一选”、村(居)民委员会均采用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结构全面优化,实现“五升一降”。本次选举产生村(社区)“两委”成员470人,平均年龄40.8岁,比上届下降4.2岁;高中以上学历占95.7%,比上届提高3.8个百分点,大专以上学历68.5%,比上届提高15个百分点;每个村(社区)都有女干部和35岁以下年轻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100%,比上届提高38个百分点;40岁以下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共23人,占45.1%,比自治区要求的20%高25个百分点。村民委员会主任中女性占30%,村民委员会委员中女性占46%,居民委员会主任中女性占70.7%,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占72.9%。年龄、学历、女性比例均超过自治区要求。

各村(社区)召开党员大会、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大会选举新一届班子成员

抓对标强把关,用好“两张清单”

一方面,用好“正面清单”。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标“五选”正面清单,通过个别谈话、入户走访、查看实绩等方式对候选人进行考察筛选,把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改革意识强、领导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的优秀人选推选进村(社区)“两委”班子,进一步发挥“头雁”作用。另一方面,用好“负面清单”。严格开展县级部门联审工作,对照“十九不选”负面清单,由区委组织部门会同纪委监委机关和统战、政法、信访、法院、检察院、民政、公安、司法、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宗教、审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对1098名村(社区)“两委”成员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人选进行资格联审,排除不符合条件人选46名,坚决杜绝“带病参选”。

抓谋划准研判,推进“三级联动”

坚持每周召集各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召开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研判推进会,对换届选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解决,提前研判和部署好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注意事项。同时,派出3个指导组、2个督导组对区辖各街道分片开展精准指导,督促街道完善班子成员包村工作机制,指导村(社区)细化换届选举工作步骤和时间节点,对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纪实、动态管理。进一步压实区直挂点单位和区四家班子挂点领导责任,确保相关责任人到点到位靠前参与选举工作。并指导各村(社区)对换届过程中容易出现过激行为的环节“一村一策”制定预案,提前部署足够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全面清除换届选举风险点。

抓落实严执行,确保“一次成功”

瞄准换届选举法律法规要求,区、街道层面组织开展换届业务培训16场次,累计培训778人次,确保参与换届选举人员程序清楚,目标明确。结合海城区实际细化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印发《海城区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时间安排表,规范换届选举操作流程,对街道、村(社区)的换届方案层层审核把关。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组织好选举工作,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海城区本次换届选举51个村(社区)100%一次性选举成功,以高质量折射严要求,真正做到法律法规不变通、政策执行不走样、程序环节不出错。

抓宣传正风气,做到“万家知晓”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换届宣传,拉挂横幅1211条、张贴海报和标语2657张、村级小广播宣传23021次、发放《致群众一封信》56787份、发放纪律宣传小卡片279张、新闻报导95条,广泛宣传换届政策和“十严禁、十不准”和“六个一律”等纪律要求,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选举氛围。建立涉换届选举信访问题快速查核机制,对违反换届纪律问题的举报,受理一件立项专办一件。截至目前共接到涉换届选举线索5条,核实处理5条。严厉打击换届选举中的诬告陷害行为,在选举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为受诬告干部澄清正名,并宣传讲解诬告陷害、信访举报、澄清正名等政策法规,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震慑力度,避免竞职人员参选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受挫。(伍尚敏)

(责编:许荩文、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