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扎实推进“三个坚持” 大力开展民族教育

2020年12月31日17:34  
 

民族教育是教育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交汇点,兼有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双重属性,既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广西作为我国多民族地区之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民族教育,把发展民族教育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途径,探索建立完善符合广西实际的民族教育体系,逐步探索出“三个坚持”的民族教育实践经验,有力促进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团结共荣。

坚持优先发展,加大民族教育政策支撑和资金投入。政策引领和资金保障是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广西坚持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大力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教育促进条例》等政策文件,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经费倾斜政策,加快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率先实现国家“两基”目标。实施广西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持续投入730亿元实施教育提升“八大工程”,推进以建设义务教育学校为重点的“双千计划”,统筹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校建设、民族双语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文化交融创新。通过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的系列举措,有力促进了广西民族教育协调快速发展,提高了各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养。

坚持协同发展,培养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学校民族教育是推进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载体,广西坚持民族教育协同发展,结合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现状和不同地区语言使用环境,尊重少数民族群众意愿,积极稳妥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民族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各民族学生准确掌握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大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先安排学校建设项目和资金,创建具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新建一批特色民族高中,支持民族自治县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设置民族特色课程。高等学校尝试利用现有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民族教育活动、培育少数民族人才,突出特色科学和优势专业,培育“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学校协同发展民族教育各有特色,如,贵港市蒙公镇古山小学打造“两廊一馆一室两基地”的“壮韵”校园文化特色形象;凭祥市夏石中学结合本校特色,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程”等多门具有民族特色的通识选修课程;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持续开展“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打造《民族理论与政策》等国家级精品课程。通过协同开展民族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西学子的民族文化认知认同和自觉自信,夯实了民族大团结的基础。

坚持多元发展,促进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民族文化交流是民族教育的重要方式。广西坚持民族教育多元发展,立足自身文化具有典型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结合少数民族群众风俗习惯,注重民族风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每年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在民族文化广场、少数民族体育竞技示范基地等场所以及街道悬挂宣传标语,营造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浓厚氛围。结合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重大需求,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展线上文化宣传展示活动。如,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推进偏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译制少数民族语言电影,2017—2019年全区放映民族语影片8.3万场次,涉及状语、苗语、侗语三个大语种以及毛南语、瑶语、京语、仡佬语等少量保护语种。通过民族教育多元发展,进一步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任建勋、赵泽宇)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责编:陈燕、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