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韬:“帮扶套餐”鼓了群众钱袋子

2020年12月01日10:10  来源: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原标题:“帮扶套餐”鼓了群众钱袋子——记福绵区成均镇井龙村第一书记罗韬

罗韬(右一)组建种养农业技术培训班后,贫困户陈海萍(中)开始走上养鸽致富路。

“一直以来,我都把扶贫当作一项事业,而不是任务。”说这句话的人,是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井龙村第一书记罗韬。

罗韬是从福绵区农业农村局选派到井龙村的第一书记,他主动把让井龙村脱贫摘帽、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的责任扛在肩上,经常与村“两委”干部深入村屯,到农户家、田间地头去调研,结合井龙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制定“帮扶套餐”,统筹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建设规划,实现帮扶资源有效整合,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就业。

“扶贫不单单是把贫困群众从温饱线下拉上来,更重要的是‘搬’走老百姓的落后观念。看到曾经的贫困户如今自力更生,住上好房、发展产业,腰包一天天鼓起来,我们也感到欣慰,再累都值得……”这是罗韬的肺腑之言。

就业扶贫:贫困户变身“上班族”

“快点,不然要迟到了!”井龙村贫困户李有光催促着妻子,两人一大早就来到了村里的光伏发电项目基地。

李有光是基地里的一名安全巡逻员,主要职责是定时定点巡视,排除基地安全隐患。对于这份新工作,他格外重视和珍惜。年过四旬的他,之前一直在广东的工厂打工,妻子在家种地,但因为沉重的家庭负担,这些收入对这个家庭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罗韬在了解他的情况后,经过多次沟通,为他和他的妻子协调申请了两个公益性岗位名额。李有光当上了井龙村光伏发电项目基地的安全巡逻员,其妻子则成了基地的保洁员。李有光第一次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上班,而他的妻子则是第一次成为了“上班族”。

“现在是两个人一起出来干活,有了两份收入,还有一些其他的家庭经济收入,加一起后比往年的收入要高一点。”李有光高兴地说。

近年来,井龙村结合贫困户自身能力和意愿,科学设置了一批公益性岗位,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产业扶贫:为农户播下希望的种子

“今年2月,我加入了村里的黑皮冬瓜种植合作社,跟着种了4亩多黑皮冬瓜,现在开始有收成了,预计这批冬瓜可以收入3万多元。”井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文远超告诉记者。

“要拔穷根,就要改变陈旧落后的观念,就要打造村民自己的产业。”为此,罗韬通过“村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充分动员、鼓励村里的3名党员创办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党员创业扶贫示范项目,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产业带动型等多种类型的创业增收载体,激发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活力。

“罗书记跟我说了,身为共产党员,一定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我带头创办合作社。我觉得他说的对,这种时候党员不带头谁带头?”在罗韬的鼓励下,共产党员李汉创办了井龙福街果蔬合作社,该合作社在村里带动发展了1400多亩的黑皮冬瓜种植。

“2019年,我们井龙村种植冬瓜1000多亩,产量800万公斤以上;种植甘蔗300多亩,产量250万公斤以上。参与种植的贫困户年收益达3万元以上,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万多元。”罗韬告诉记者。

为了更好地发展村里的产业,罗韬还把惠农项目、惠农政策打捆实施,通过菜蓝子工程项目改善了村里的农业生产条件,还修复修建水利基础设施300多米,并与后盾单位落实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技术扶贫:不断增强群众致富信心

“今年初,罗书记组织了福绵区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到村里开了一个多星期的种养农业技术培训班,我在这个培训班上学到了养鸽子的技术,培训结束后我马上养了200多只鸽子,目前它们长势都不错,所以我通过小额信贷贷了5万元,打算再扩大规模。”井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海萍说起自己的养鸽事业,脸上一直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我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脱贫理念,让缺技术的贫困户有一技之长,不断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罗韬说。结合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罗韬专门组建了过硬的技术队伍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1000多人次。

同时,罗韬深知,要想群众有信心奔小康,必须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正在改变。他带动群众集资50多万元,在村里建成了大型文化中心,丰富了群众的生活,并安装了100多盏太阳能路灯,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如今,井龙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罗韬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井龙村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技术扶贫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为脱贫攻坚再加一把劲,早日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目标。”(记者 陆小青)

(责编:王晴月、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