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红豆》文学奖颁奖会现场。凌冬摄
人民网南宁11月6日电 绿城天气好,冬景似春华。11月6日,由南宁文学院(《红豆》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红豆》文学奖颁奖会暨南宁文学院第七期培训班在南宁举行。来自区内外的众多作家朋友欢聚一堂,聆听名家心路,共追文学梦。
颁奖会上,广西作协副主席、南宁文学院(《红豆》杂志社)院长、主编丘晓兰介绍了第四届《红豆》文学奖的设奖宗旨、评选范围及评奖流程,获奖者发表了获奖感言。南宁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雁充分肯定了《红豆》杂志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希望各位作家多支持《红豆》,创作更多讴歌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
《红豆》文学奖从2015年起开始设立,今年为第四届。第四届《红豆》文学奖通过全方位综合作品情况,经集体讨论、主编审定、编辑部内公示等流程,最终评出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新人奖、优秀作品奖和《红豆》新芽奖共20件。其中,次仁罗布的《那片白云处是你的故乡》获年度小说奖,胡竹峰的《人物卷子》获年度散文奖,黄金明的《生活九记》获年度诗歌奖,田舒萍的诗歌《田舒萍的诗》、丁墨的中篇小说《楼兰黄昏》、史玥琦的短篇小说《史玥琦短篇小说二题》、房永明的短篇小说《老甘》获年度新人奖,石箫鹏的散文诗《石箫鹏的小世界》获新芽奖,欧式林、朱山坡、张子影、文珍、胡玲、田耳、凌鼎年、牛依河、张映勤、索南才让、林超俊、胡弦等的作品获年度优秀作品奖。
来自广东的年度诗歌奖获得者黄金明说:“我尤为珍视精神性,这决定了诗歌背后是什么样的世界,也影响着对诗人形象的塑造。一个对现实或时代存在关怀的诗人,他的作品必须具有穿透时代的力量。”
来自安徽的年度散文奖获得者胡竹峰表示:“第四届《红豆》文学奖的各位评委愿意给一个文学的拥抱,我归咎于先贤的护佑。《红豆》杂志在广西南宁,恰恰就在地理意义的南国,这里有文脉的一种传承。获得这个奖,仿佛听到做小孩时候课堂的钟声:清脆、辽远、宁静。”
年度新人奖获得者房永明说:“多年多岗位的工作经历,让我接触了众多的人与事,在头脑中产生了很多的想法,更想用自己拙笨的文字表现出来。感谢《红豆》的厚爱,让我有信心重拾文学之梦。”
优秀作品奖获得者欧式林认为:“饮食是生活,是文化、是科学、也是艺术。把饮食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历史现象来写,可以写得很丰富,很广博,很精彩。”
优秀作品奖获得者胡玲说:“《红豆》一直是我心中最神圣的文学杂志之一。我在《红豆》发表了三篇微型小说,其中《大青衣》《画家厨师》被《小说选刊》等多家选刊转载。感谢《红豆》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感谢她为我们各地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优秀作品奖获得者牛依河表示:“这是对我诗歌耕耘的一种肯定和勉励。也让我笃信,一个诗人心灵纹路交织,便是他所经历的一切,真实而深刻。感谢《红豆》和各位评委,让我感到一种冬暖般的感动与真诚!”
第四届《红豆》文学奖颁奖会暨南宁文学院第七期培训班在南宁举行。凌冬摄
同时,为了鼓励广大作家、作者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推动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南宁文学院(《红豆》杂志社)特邀请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胡竹峰、广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黄金明、作家欧式林、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常务理事胡玲四位获奖嘉宾进行授课,开展为期两天的南宁文学院第七期培训班。
颁奖典礼后,南宁文学院副院长侯建军介绍了南宁文学院第七期培训班的有关情况。南宁文学院党支部书记韦毓泉做了开班讲话。他表示:“南宁文学院文学培训班将一如既往以培养绿城作家‘黄埔军’,浓郁绿城文学氛围为己任,努力培育文学后备军和文学新人。”
一座城市的文化高度,需要每一位市民共同参与垒积,更需要有一批有文化责任感的作家、文化人、行政管理者,以及一些敢于担当并致力于撑起一座城市文化高度的集体,去凝聚精神、集聚智慧、表达观点、引领潮流,才能让一座城市的文化真正充满活力、散发神采。创刊于1972年的《红豆》杂志,倡导以文字记录生活、笔墨描绘人生、文学滋养灵魂。在48年的办刊历程中,《红豆》扎根绿城,香飘南国,赢得了文坛的普遍尊重,在广大作家和读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凌冬、谢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