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幸福新生活

——广西推进易地安置区文化服务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纪实

2020年10月17日09:11  来源:广西日报
 

“有百家宴,有游园活动,还有文艺演出,真开心!”2020年春节,是贾老汤搬迁到三江侗族自治县南站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第一个春节,他和从各个偏远山村搬来的搬迁户一起,过了个年味浓浓的侗家年。

南站安置点在规划建设时突出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把当地的民族文化融入其中,统一设计建造5座侗族寨门、4排长廊、1座鼓楼等极具侗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文化随迁,离土不离乡”,留住民族文化的记忆。

我区自2016年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为引导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社区、适应新生活,在满足搬迁群众住房、就业等物质层面脱贫需求的同时,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服务、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等“多元文化服务”,让我区71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贫瘠的大山之外有了温暖的家。

文化随迁新居,留住民族文化记忆

为了留住搬迁群众乡愁记忆,我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乡愁馆”,构建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体记忆空间,记录山区少数民族搬迁群众脱贫历史,既让搬迁户在思念故土时可以摸一摸、看一看,纾解和释放心头的那一抹乡愁,也守护和传承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我区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发展文化产业,组织非遗培训入社区,让传统文化伴随易地搬迁同步迁移,同时为搬迁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创业机会和技能。组织全区文联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地,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万人集中安置点南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花绣坊,举办了“侗绣技艺传承培训讲座”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各贫困村侗绣传承人和贫困妇女参加了侗绣“非遗”培训。在贵港市港南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举办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文艺志愿服务)音乐培训,易地安置的文艺骨干、民间艺人参加了培训……各种培训活动不仅丰富和活跃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将文艺助力产业扶贫落到实处,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创业。

我区以“社区文化服务”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注重挖掘和运用农村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农村节日文化活动,传承优秀节日文化、传统美德,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因地制宜深入社区开展农村节庆活动,通过组织惠民演出、游园活动、趣味游戏、邻居节等形式,丰富社区搬迁群众节日文化生活。

文化引导群众,打造新时代文明社区

为构筑“文明、团结、奋进、自强”的新时代文明社区,我区在有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点组织升国旗、唱国歌活动,运用板报、横幅等基层宣传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区深入开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脱贫先锋面对面”系列宣讲活动,发掘、宣传一批扶贫路上的先进典型,讲述真实感人的扶贫奋斗故事。同时,我区还将田阳县易地搬迁典型模式、田东县思林镇龙邦村整村易地搬迁工作等作为广西典型案例推荐给国务院扶贫办、中宣部进行重点宣传,形成良好的正面宣传示范带动效应。

我区在各安置点积极组织开展自治区文明家庭推荐评选表彰活动,以宣传实施民法典为契机,协调各地司法、民政部门组织志愿者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大力宣传、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正气,积极倡导网络祭扫、云祭拜等文明节俭的祭扫方式,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

文化惠民工程,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

紧扣“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主题,我区大力推动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话剧《大山壮歌》、彩调剧《新刘三姐》等扶贫主题文艺精品创排,组织广西戏剧院首批7个文艺“轻骑兵”分赴全区6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送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演出”286场,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

我区举行了2020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广西站),开展2020“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线上活动、“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系列活动,全区11353个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发行全民阅读文化惠民卡10万张,投入490万元更新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设备,安排防疫补助资金262万元支持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单位应对疫情影响。筹集1.2亿元对全区未达标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改造。投入21.37亿元推进农村广电信息网络升级改造、美丽广西“智慧广电”村村通建设等。

我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喜享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经受了精神文明的洗礼,全方位融入新时代,成为现代文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贡献者。(记者周映 通讯员蒙志献)

(责编:周雨乐、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