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钦州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技术推广站四级主任科员张俊,被组织选派到浦北县北通镇佛新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从驻村那一刻起,张俊与驻村工作队一直为佛新村谋发展、做实事,用真心、用真情帮群众做实事好事解难事,促增收。
佛新村是浦北县“十三五”规划贫困村,全村辖25个村民小组,共1595户629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539人。到发稿时,佛新村脱贫摘帽“双认定”工作正在进行中,最后3户10人基本通过认定,佛新村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夺取全面胜利。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群众致富步伐
“要是没有国家的惠民政策,没有张俊等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凭我们自己的能力,我们的水坝现在不可能会翻修,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山肚村民小组的群众感慨地说。
驻村期间,张俊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牢记心间,提出利用村委毗邻钦浦二级公路的优势,整合资金45.4587万元建成632平方米的扶贫车间,解决了佛新村贫困劳动力、留守妇女就业问题;积极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侨龙制衣厂路灯,佛子山环村路,高岭垌环村路,大石田进村路,进马湖、佛子山、桥头文化活动中心等等一大批项目得以落实;接到村民反映旱埇田垌的小水坝年久失修,80亩良田变成了看天田,2018年12月耗资9万元的大面塘、旱埇、山肚等3个水坝维修工程竣工;了解到大石田、新屋、龙岩、大面塘片区群众日常饮用水水量不足的问题,2019年9月,新屋饮用水保障建设工程竣工,4个自然村1700多名群众喝上放心水。
2018年以来,张俊与驻村工作队为佛新村争取到各类资金540多万元,硬底化村屯路7.7公里,受益人口4200多人;修建山塘水坝等水利设施7个,受益人口3500人;安装村屯路灯110盏,受益人口4800多人;贫困户产业帮扶12批,受益贫困户126户539人;新建桥1座,受益人口2000多人。
发展特色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脱贫
“张老师又来啦,这个富硒米真是又高产、口感有好,很多人找我们队里的农户收购。”缸瓦窑村民小组长陈源林竖着拇指说。
驻村后的30天里,张俊的足迹遍布佛新村25个村屯、1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掌握了第一手村情民意资料。张俊充分利用佛新村硒元素分布调查成果,在穷山沟里挖出富硒水稻产业“富矿”。
面对部分群众的疑虑,张俊乐呵呵的把群众集中到村委村淘店打开淘宝页面,用数据、案例和实际行动打消了大家的困惑,优质稻品种“壮香优1205、壮香优白金5号”在缸瓦窑垌等田垌扎下了根。
面对佛新村7200亩山林地,如何让资源变资产,让沉睡的山林地资源活起来,张俊提出整合资金63万元流转贫困户(村民)土地14.4亩建成荔枝林下特色养鸡项目基地,该基地建有鸡棚3个、育鸡温室2间,年可养殖活鸡达2万羽;提出整合资金100万元入股浦北华源农牧养殖基地,该连片流转佛新山林地800亩,年可养殖活鸡达50万羽。优质稻、鸡、猪、百香果等佛新“3+1”产业基地的建立,带动佛新有劳动能力的44户贫困户发展发展种植养殖,每户增收1000元以上;带动无劳动能力的15户贫困户以寄养的方式发展产业,每户分红188元。
在张俊和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佛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领取浦北县石祖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香果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量化到户带资入股分红800元;36户领取浦北县五皇山茶业专业合作社扶贫小额信贷3000元;82户获得“以奖代补”扶贫产业项目奖补资金21.47万元;118人获得交通补贴5.9万元,193人获得就业稳岗补贴13.24万元。
帮助民办实事好事,激发群众内动力
“感谢党委政府,是党的好政策让我重新恢复了户籍。”当蒙世英得知自己的户籍已恢复,身份证不日便可拿到,连声对张俊表示感谢。
为了方便群众尤其是贫困户办事,张俊创新工作思路,为工作队员每人制作一张小名片,名片正面印有工作队员头像、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反面印有驻村工作队员工作职责。
张俊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蒙世英十多年前从灵山县武利镇来到佛新村生活后,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取得二代身份证,户籍也被原户籍地注销了,十多年来,因为没有身份证,她从未出过远门,也不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办理身份证是她心里深藏已久的愿望。
张俊在与户籍地机关充分沟通协调后,带着蒙世英驱车赶赴灵山县武利镇恢复户籍并办理身份证此外,在办理恢复户籍的过程中,还发现蒙世英有肢体残疾的迹象,张俊二话不说,再次带着蒙世英驱车赶赴浦北县人民医院进行残疾鉴定。鉴定结果出来后张俊带着蒙世英三度驱车赶赴灵山县残疾人联合会办理残疾证。办理残疾证后张俊带着蒙世英四度驱车赶赴北通镇民政办申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张俊对贫困群众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为他们排忧解难,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让贫困群众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佛新村村支书符可召对张俊评价说。(吴达立、王功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