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龙养龟项目分红1.44万元已经到账,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完成10.29万元。”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清湖村驻村第一书记骆源高兴地说。随着清湖村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元,今年以来,钦南区47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比自治区要求的5万元增加了1倍。
经营性收入缺乏、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普遍的难题。“城山相映,向海而生。”钦南区发挥“山海城”的优势,根据贫困村区位条件和地理资源,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村集体经济,将农村沉睡的资源变为产生效益的资产,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目前,钦南区已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712个,其中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316个,每个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至少3个以上。
做好“城”的发展 做强“空心村”
“我们村入股70万元,刚刚拿到入股物流园项目分红18.29万元,全年总收入实现22.15万元。”入股建设钦南区村级集体经济扶贫物流园,钦南区康熙岭镇团和村分到了大笔红利,驻村第一书记朱文斌看着到账的分红,乐开了怀。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扩大,对仓储物流的需求不断增加。针对一些村集体经济没有好的项目、有些村没有资源等问题,钦南区做好“城”的文章,分别在离城区不远的沙埠镇和康熙岭镇建设钦南区村级集体经济扶贫物流园项目,发展仓储物流,带动无项目、无资源、经济薄弱村等“空心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快递员在康熙岭镇扶贫物流园内分拣快件。龙彪彪摄
钦南区的村级集体经济扶贫物流园项目,通过“集体投资、按股分红”的方式,以47个贫困村为主,吸纳其他27个村共同以村民合作社的形式投资参与项目建设,土地与厂房属各村村民合作社所有。该项目由新成立的钦南区红帆村级集体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负责招商运营,现已吸引京东、顺丰、韵达等多家大型物流企业进驻。
目前,沙埠镇和康熙岭镇的两个物流园收入达到了300多万元,投资参与建设的74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2万元至18万元不等的分红。村两委组织“荷包”不断鼓胀,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不断提升。
“我们村投资建设的这个物流园,不仅盘活了我们村的土地资源,还为部分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村集体每年也有稳定的租金分红。”对于投资参与物流园项目,康熙岭镇板坪村委书记曾进辉认为是一举两得的。
做活“海”的文章 做富沿海村
在发挥“城”的优势做好物流产业文章的同时,钦南区还根据沿海的优势,做活“海”的文章。
钦南区海域的蚝排。彭远贺摄
在龙门港镇的海域上,由龙门港镇东村、北村与钦南区顺和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合作的两公顷大蚝养殖项目大蚝长势良好。预计今年产量有150多万公斤,可以为两个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
钦南区沿海一带有大量滩涂,盐碱化严重,但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却适合海红米生长。为了把“撂荒地”变成“聚宝盆”,钦南区专门出台了钦州海红米种植方案,制定海红米绿色栽培及禾虫培育技术的规程,安排发展资金170多万元对海红米种植进行奖补,农业农村部门派出服务团队进行技术指导,扩大种植规模,创建了钦州海红米品牌。
依靠好政策,钦南区康熙岭镇流转辖区内的盐碱化土地1880亩,建成了1630亩的海红米连片种植区和250亩的渔光一体示范区,覆盖全镇9个村,每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以上。
“我们村通过流转52亩盐碱化土地合作发展渔光一体化项目,目前已经分红收入2万元,今年的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达到13万多元。”康熙岭镇横山村支书黄有才说。
尖山街道大新围海红米种植示范区。农丰摄
除了康熙岭镇,钦南区规模以上海红米种植示范区还有九河渡海红米种植示范区、尖山街道大新围海红米种植示范区、黄屋屯镇屯光村委板董村海红米种植示范区和新南村委海红米种植示范区等。
“充分挖掘好靠海地理优势,利用海域、滩涂等资源,做活‘海’的文章,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村党支部就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钦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叶金芬说。
通过建立“龙头企业+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钦南区的企业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既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能力弱的问题,又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基地,实现了海红米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互动双赢。目前,“海红米”种植已经覆盖了全区6个沿海乡镇,建成了5000亩海红米集体经济产业基地,预计年产值近2000万元。
做大“山”的产业 做旺小山村
那边“海”歌嘹亮,这边“山”歌唱响。位于北部湾沿海的钦南区,也有大片山区。该区“靠山吃山”,结合“山”的特点,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久隆镇的五指毛桃基地。黎东桂摄
“我今年领到了5515元的五指毛桃种植基地务工收入,接下来打算用这笔钱养点鸡鸭增加收入。”钦南区久隆镇石安村贫困户陈树清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石安村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种植五指毛桃,打造了80亩村级集体经济种植示范项目,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27万元。
钦南区那彭镇蔬菜获得丰收。王一渊摄
在钦南区,已发展有百香果1万亩、五指毛桃3500亩、火龙果1.5万亩、甘蔗16.5万亩、辣椒6.4万亩。蓬勃的产业发展,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稳定的来源。
“我们针对贫困村的实际,瞄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方向,切实把项目挑准、战略精准、路子选对,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钦南区委书记苏英权说。(彭远贺、黎东桂、王一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