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江南区三江坡的孩子们来说,建筑不仅仅是房子,更是诗与远方,源远流长,那里不仅有金山银山,更有绿水青山、鸟语花香……”8月22日,广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南宁市江南区三江坡开展文化扶贫扶志活动时,带队老师写下了这样的感慨。
8月17日至22日,广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组成了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到江南区同江村三江坡开坡了为期一周的“匠心营造·耕读传家”社会实践主题活动,10名师生志愿者深入江南区同江村三江坡皇姑坟、镇江楼、祠堂和牌坊等地,通过访、问、看、听、学、走等形式进行调研,并对三江坡的文化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与部分村民、少年儿童们一起探讨邕江源头的厚重文化。“我有一个梦,绿水青山的梦;我有一个梦,鸟语花香的梦;我有一个梦,安居乐业的梦;我有一个梦,文脉传承的梦。”……这个贫困村的十多个孩子在志愿者们的精心引导点拨下,第一次感受到了诗与远方的意境。
这是江南区充分地利用贫困村的文化资源开展扶贫的一个缩影。江南区同江村距离南宁市区约25公里,位于江西镇北部,下辖11个自然坡,全村48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6户808人,是江南区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村,在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班子、驻村队员、帮扶干部和后盾单位共同努力下,同江村在发展“香葱产业”的同时,推出“五个一”(一套发展规划、一个旅游品牌、一条旅游线路、一套旅游导图、一个品牌企业进驻)的旅游扶贫工作思路,积极开拓旅游市场,着力打好源头文化品牌,有序稳步推进,该村于2016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5.58%降到2019年底的0.04%,贫困人口由最初的808人降到了2019年底的2人(现已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
为防范脱贫户返贫、边缘户致贫,巩固近年来扶贫成果,江南区持续打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四大战役”,还精准实施文化旅游拉动消费扶贫,积极完善和提升三江坡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旅游服务中心,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成功纳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18—2020年重点指导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旅游扶贫村坡,历史文化遗址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今年成功引进首个旅游扶贫项目“南宁三江口景区项目”于8月8日正式开工,这也是江南区积极盘活贫困村历史文化资源、推动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该项目建成后,将惠及5万群众,直接带动全村1401户5030人收入增加。
近年来,江南区积极筹措了资金近2亿元,修建了江西镇至扬美二级公路,对扬美古镇的外立面进行了改造,保护重点古建筑,修复古码头、管线下地、水体整治等工程,不断挖掘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推进三江坡、木村坡、麻子畲坡等村落的古代民居、古巷道保护修缮工程,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的风貌和环境明显改善,扬美村自行投入了50多万元,修建了大型停车场,购买了2台旅游观光车,打造了“八姑扶贫车间”。江南区以旅游开发为抓手,大力推进乡村公路、驿站、旅游厕所等旅游项目建设,拉动乡村旅游消费,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江西镇、苏圩镇、延安镇9个贫困村更多的贫困村民吃上“旅游饭”。(郭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