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鹿寨7月3日电 “黄村穷,黄村苦,年年大水冲黄土,百姓生计没着落,子孙怨天无法补。”几十年前,在鹿寨县中渡镇黄村村有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但有这么一个人就偏不信这个邪,他带领村民找项目,搞建设,做产业。渐渐地,黄村村一改当年贫穷落后的模样,2017年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这个人就是黄村村党支部书记廖振江。
近日,笔者来到黄村村,一片片绿油油的农作物和一条条平坦的通屯道路映入眼帘,即将成熟的稻穗已把禾苗压弯了腰,拇指大小的柑橘散发着些许芬芳,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几年我们种了优质稻,还有柑橘、马蹄等,收入还可以,现在我们家房子也盖好了。”中渡镇黄村村独宿屯脱贫户廖定才告诉笔者,这些年村里的产业能有这样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廖振江功不可没,村里的水稻制种和柑橘种植都是他带领大家发展起来的。
以前黄村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的种植技术不高,务农收益不好,许多人都丢下家里的田地外出务工。2003年,廖振江不断摸索发展之路,经过多番考察,有一定水稻种植技术的他决定引进水稻制种项目,在他的多方奔走下,最终与广西绿海种业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在黄村村建立水稻制种种植基地,发展项目。
“刚开始很不顺利,群众持观望态度的多,后来见收益不错,群众的积极性也就高了。经过10多年的努力,黄村村发展水稻制种的村民由最初10多户发展到至今的250多户,规模达到1800多亩,年收入450多万元。”回想当初创业的艰辛,现今的规模让廖振江很满意。
不仅如此,为了让黄村村的产业更多样化,2015年看到柑橘市场火爆的廖振江又把柑橘种植带回村里。但没有种植经验的村民不敢轻易尝试,于是他便组织村干带头种植柑橘。
从最初的果苗选择、场地选取、技术指导,到销售对接各个环节,廖振江跟村干们都认真把控,“这是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产业,马虎不得!特别是苗木的选取、技术指导等,都非常关键。”
“村民种果的时候,廖振江负责联系县农业部门开展技术培训,收果的时候,他又找到果商进村收果。只要是跟黄村村产业有关,廖支书总是很上心。2019年底全村种植柑橘等水果面积4600多亩,人均年收入达12000元。”中渡镇黄村村第一书记廖永强介绍。
目前,黄村村的产业以水稻制种为龙头,逐步发展了柑橘、甘蔗、马蹄等产业,田间地头稻香果甜,村头路旁欢声笑语,昔日一穷二白的村落,如今变成一片希望的田野。(李林洪 韦慧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