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念好“四字诀”健康扶贫惠民生

2020年06月08日17:14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为了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将实施县乡一体化信息化医疗服务、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来抓并纳入“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硬件先行,软件同步,分批试点,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念好“定、立、建、惠”四字诀,创新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服务工作,提升了健康扶贫的质量和水平。

在“定”字上下功夫,明确健康扶贫思路。该县成立了县乡一体化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单位和目标时限,形成各部门协作联动的工作体系。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全民健康数据中心,实现了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交换共享和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督。同时加强网络建设,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双链路卫生计生专网全覆盖,保障网络可靠性。目前,区域内公共卫生资源相关数据得到集群化管理,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建设远程心电、影像等分级诊疗服务,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大幅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基层首诊率持续上升,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带来的实惠。

在“立”字上下功夫,强化健康服务格局。通过实施医疗服务县乡一体化信息化改革,罗城建成了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分级诊疗系统、远程视频会诊系统等四个应用系统,上线了自治区统一的基层医疗信息系统、搭建医院信息平台和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自治区、市、县、乡四级信息互联互通、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及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初步形成了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格局。目前,县直3家医疗单位与12家乡镇卫生院结成医疗共同体,参与率达100%。乡镇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全民健康大数据平台可实现数据一点采集、多点应用、交换共享,形成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和“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该县还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大病专项救治定点医院,截至5月底,经住院、门诊、签约服务累计救治大病患者810人,救治率100%;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患者共有28659人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有效减轻贫困患者就医负担。

在“建”字上下功夫,用活居民健康档案。为让原有电子健康档案“死档”变“活档”,该县规范基层业务操作流程,加强接口管理,建设全县居民主索引,实现不同机构、不同系统之间,同一患者的识别及信息互访,为建设电子居民健康卡应用奠定基础。建设全县健康医疗数据统一出入口,实现与河池市、自治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以居民主索引为核心,形成居民从出生到终老的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活档”,构建了居民全程健康档案服务,为检验检查结果的共享提供基础。依托电子居民健康卡,为居民提供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一卡通”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个人健康信息在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共享。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服务平台,医生可调阅患者历次就诊信息辅助诊断,病人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在居住地医院享受二甲、三甲医院服务,可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在“惠”字上下功夫,深化医改惠泽民生。为实现贫困患者医疗费用报销“少跑腿”,罗城还创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报销“一站式”即时结算模式,通过资源整合、环节优化、数据共享等方式,实现服务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二次补偿+财政兜底”即时结算,打通健康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贫困患者就医时“入院免押金、出院一站结、报销时间快、个人负担少”的愿景,有效解决了贫困患者就医的实际困难,为全县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截止目前,该县享受“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已达 7879人次,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数据已核算完成,(医疗救助、二次补偿、政府兜底)金额 5009.24万元,其中,民政对象医疗救助 790.04万元,二次补偿 53.08万元,政府兜底 69.36万元。“一站式”即时结算即将实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蒙增师 覃祥林)  

(责编:郭振乾、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