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平果市凤梧镇将产业培育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一村一品”。凤梧镇升平村是典型的山区村,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升平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333人,是凤梧镇典型的贫困村,也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升平村探索发展种桑养蚕产业,逐渐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摆脱贫困。2018年该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出列目标。
示范带动,卸下贫困户思想包袱
为破解贫困户思想顾虑过多,参与产业发展积极性不高、规模不够的尴尬局面,凤梧镇从培育和引导创业致富带头人入手。升平村党支书是凤梧镇涌现出的致富“领头羊”的典型代表,他敢于探索尝试,带头发展种桑养蚕产业8亩,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在凤梧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凤鸣小区建设“扶贫车间”,增加贫困户创业、就业机会,引导贫困户破除“等、靠、要”思想,“跟着看、跟着干、共同富”。目前,共有贫困户15人在车间就业。贫困户不仅可以参加就业增收,在扶贫车间,通过党支书的言传身教,还可以学到种桑养蚕、电子设备配件制作等工艺,进一步增强技能,为自主发展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在党支书的引领带动下,目前该村发展各类产业的贫困户共有34户,整村产业覆盖率达97.2%。
建好基地,筑牢贫困户增收平台
升平村地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传统发展模式下,农业生产效益较低,产业发展滞后。凤梧镇经过多次探索,从石头缝里“抠”出脱贫产业,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并打造成升平村的“爆款产品”。经过多方整合,凤梧镇在升平村打造了一个种桑养蚕示范点,连片打造桑园70亩,种植桑苗35.5万株。建有标准蚕房两间,总面积约750平方米,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养蚕户”的方式运营,发展种桑养蚕产业。该示范点预计全年可以养蚕28-30张,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2019年该车间完成3批次的养殖试验,共收入1.5万元,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稳定收入。今年受疫情影响,该示范点第一批收入6000多元,第二批收入4000多元,预计下一批可正常投入生产,收入可翻倍。
创新模式,固化贫困户受益机制
只有让贫困群众真正找到发展的机会,激发内生动力,从思想上搭起向上的“梯子”,让贫困群众想“攀”、敢“攀”,才能帮他们树立脱贫信心,推动真脱贫。一方面,凤梧镇升平村加大投入,依托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桑养蚕集体经济,为贫困户送去更多工作岗位,带来长期回报。另一方面,又通过鼓励入股形式,让贫困户从帮扶对象变成“股东”,直接参与到扶贫项目的运营中,调动其积极性。目前,通过探索建立产业扶持与带贫效果挂钩机制,实现稳定利益联结,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桑园30多亩。通过利益的固化,使贫困户树立长期发展产业的信心,把特色产业发展起来,让脱贫攻坚有“源头活水”,真正变“输血”为“造血”。
改造促进,探索打造标准化产业链
升平村在产业发展上,不仅仅局限于最原始的种养收益,还在种桑养蚕良好基础上不断挖掘产业发展路径,通过推广“桑一蚕一果桑”“桑一蚕一桑茶”等综合开发模式,利用本地种桑养蚕产业发展优势,打造标准化产业链,积极拓展更多产业发展空间。下一步,升平将探索深加工产业,促进加工业与种植业的互动发展,并逐步把升平模式在平果扩大、在百色甚至全区、全国扩大,打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升平产业发展模式。(潘肖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