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项发明专利
中药领域的技术人员正在开展检验。陈淑贤摄
近日,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的3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是该所首次专利获授权,实现零的突破。
为适应广西医药行业和市场经济发展,近年来,广西食药检所不断加大科研技术投入力度,高度重视与支持具有前期研究基础的项目研究工作。一方面,着重基础和应用项目的研究,特别是一些企业急需的标准提高、新技术、新方法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展具有自身优势的技术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以市场监督抽查检验发现的问题为导向,开展持续性的探索研究。经过多年努力,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为广西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次获得国家授权发明是3项专利分别是:裂果金花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一种全面检测肉制品中N-亚硝胺含量的方法、苯丙氨酯片的质量控制办法。分别涉及中药、化药和食品三个领域。
“裂果金花”专利指出,玉叶金花属及裂果金花属植物在广西地区分布广,应用多,不同品种间的植物形态比较相近,在开花季节,漫山遍野,十分醒目,但是不具备专业植物分类学知识的人很难将不同品种的裂果金花属及玉叶金花属植物区分开来。专利提供了一种裂果金花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显色容易,同时展开速率快,为裂果金花的鉴别提供了依据。
“N-亚硝胺含量的方法”专利提出,酒类、肉及鱼类腌制品、豆制品等食品中含有N-亚硝胺类化合物,该物质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型,目前我国虽然制定了N-亚硝胺检测方法,但是该方法具有局限性,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测的需要。本专利提出的检测方法,干扰性小,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设备成本较低,是一种高效快捷、覆盖全面、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方法。
苯丙氨酯(Phenprobamate)是一种具有镇静作用的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现有方法难以有效控制生产中的成品质量,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没有合理准确的指标来进行衡量,无法确保产品疗效,对临床治疗影响较大。“苯丙氨酯”专利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准确可靠、专属性强且操作简单的苯丙氨酯片的质量控制方法,可帮助有效控制苯丙氨酯片生产、流通、使用诸环节中的成品质量和提高其质量水平,保证生产工艺可控,确保临床使用安全,为产品疗效稳定确切提供了可靠保障。
3项发明专利有效支撑了广西食药检所创新型检验机构的建设,今后,广西食药检所将利用专利这个武器,不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于广西经济开放开发,真正实现科技成果落地见效。(陈淑贤、庞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