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村村建百亩产业基地 户户有增收致富来源

2020年02月04日21:37  来源:贵港日报
 
原标题:村村建百亩产业基地户户有增收致富来源

1月20日,时值大寒,丹竹镇团结村吴容海一家却忙得不可开交。早上给大青枣施肥,中午匆匆吃了饭,全家人又扛起箩筐到地里采摘大青枣。人勤地不懒。吴容海把一颗大青枣放进嘴里咬了一口,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从2016年开始,平南县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创新推出“村村建百亩产业基地,户户有增收致富来源”做法。经过两三年培育,已初见成效。至去年底,全县18个乡镇(街道)的46个村扶贫产业基地获得收益,其中2万元以下11个、2万至5万元16个、5万元以上19个,有力助推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扶贫产业培育中,平南县推行“村民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模式,按照“贫困村50万元/村、非贫困村贫困户2000元/户”标准落实资金5767万元,推动每个贫困村以土地流转形成连片种植100亩以上产业基地,支持非贫困村就近抱团建设产业基地,发展百香果、柑橘、石硖龙眼、中药材等长期产业,套种套养短期产业,构建“技术人员管基地、农文旅牵头品牌推广销售”的产销一体化体系,助推扶贫产业增产增效。

2017年12月,丹竹镇团结村利用县里发展扶贫产业50万元资金,发展136.5亩百香果产业;2019年3月卖完最后一批百香果收入14万多元后,及时调整思路,将百香果改种大青枣。记者到来采访时,该基地大青枣已经采摘三批。当天收果4000斤,每斤价格在2.3元至3元。“尝一尝。”村支书、合作社负责人杨勇坤笑眯眯地给记者递过来一颗鸡蛋大小的大青枣,“今年雨水少,果子甜得很哩。”

“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成效大不大?”

“这个,你要采访我们合作社管理员吴容海。”杨勇坤笑眯眯地推荐。

“没有这个产业,就算今年脱了贫,明年或者后年也可能会返贫。”吴容海直言。

吴容海一家5口人,3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大专,一个读小学,正是花大钱的时候。2016年在政府支持价值3000元的肥料下,他试着种植8亩大青枣,没想到赚了2万元,当年甩掉贫困帽。尝到甜头的吴容海干劲更足,第二年用政府贴息小额贷款5万元,把大青枣种植面积扩大到17亩,2018年赚了16万元。吴容海走产业脱贫步伐迈得更大更稳,去年又把大青枣种植扩大到32亩。“现在看收成不成问题。”吴容海笑着跟记者说。

由于吴容海种大青枣种出了技术,团结村村委又聘请他管理村民合作社大青枣种植基地,按照“721”产业基地利益分配机制:产业基地总利润的70%分配给贫困户,20%作为职业经理人或专业管理人员的薪酬,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吴容海除了享受贫困户7成分配外,还获得产业基地利益2成分配收入。

平南县推行“811”“721”产业基地利益分配机制,有力推动发展“产业基地带动型”“基础设施劳务型”“盘活资产经营型”等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贫困户增收共赢。2019年,全县277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4万元以上。该做法获得2018年底自治区《每日要情》(增刊)推介并获得自治区领导批示。

平南县扶贫和水库移民管理局局长黄钦强介绍,目前,平南县共有产业扶贫基地167个,面积达2万多亩,覆盖贫困户17265户,县级“5+2”产业覆盖率达93.8%。该县创新产业扶贫路子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作为典型案例,被自治区2018年脱贫攻坚推进会和2019年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会介绍推广。

(责编:张芳、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