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非遗文化在校园发扬光大?专家来支招

2020年01月19日09:38  来源:南宁晚报
 

非遗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扎实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近日,南宁市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进工作研讨会在市教育局举行,北京非遗教育指导专家等专家共同为推进南宁市中小学非遗教育出谋划策。

为传承扎染文化,五象教育集团设置了扎染工作坊,把学生的印染、扎染作品收集并进行展览。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每周开设两节手工课,除了制作铜鼓,还有绘制马勺(木勺上绘图案),在瓶子上进行图腾绘画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广西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白话童谣是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玉洞小学将童谣传唱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掀起唱演童谣热潮,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扬。

近年来,南宁市的非遗进校园如星星之火,开展了一些活动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没有形成系统化、长效化、制度化。针对这些问题,在当日研讨会上,文化品牌测评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非遗教育实施研究课题组特邀专家仲文为大家介绍了北京海淀区中小学非遗教育的成功经验,并为加强非遗教育的可能途径给出相关意见。他说,应通过学校教育创新传承人培养模式,全面加强非遗进校园,纳入素质教育,特别强调把体现优秀民族精神、民族特色的非遗列入教学内容,把非遗教育和公众文化互相结合,部分项目恢复传统传承的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丁方作为艺术技术学领域的教育世界顶尖的专家,通过审美理念、学术理论、技术方式三个层面,提出了“在学科建设下的连贯的思维,把非遗教育纳入学科目录,探索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课程研发,推动教材教室教育一体化,开展情景体验式的非遗教育,达到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培养目标”的非遗教育的前沿理念。

市教育局副局长章志宏对非遗教育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强化整体设计,兼顾非遗技艺、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传承保护各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二是注重讲求实效,尊重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体验与实践、传承与保护活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强化学生对非遗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体认;三是加强制度保障,聚焦关键内容和薄弱环节,建章立制,规范实施,着力解决各类机制问题。

研讨会透露,2020年,南宁市教育将从遴选非遗教育试点学校、非遗教育实践基地、指导学校建设非遗创意工作坊、启动非遗教育品牌校长培养工程、非遗传承人培养工程等八个方面推荐非遗传承和非遗教育的生态发展。(记者黄颖 见习记者罗晓云 通讯员海俊)

(责编:庞冠华、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