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成高质量发展优势,铜锰稀土新材料产业发展迈开新步伐——

崇左:培植特色产业 打造工业发展高地

2020年01月13日10:00  来源:崇左新闻网-左江日报
 

2019年4月,南国铜业项目一期30万吨阴极铜生产项目成功投产,产值超150亿元;2019年11月,川恒“铜钛磷”绿色循环产业基地项目开工,预计新增产值70亿元。至此,崇左铜业循环经济产业拉开框架。

建市以来,崇左始终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崇左将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作为“四大攻坚战”之一,结合实际,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把稳工业摆在稳增长的核心位置,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工业突破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据统计,2019年1—11月,崇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500.19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排全区第4位;预计全年完成580亿元,同比增长10%。

以资源换产业,形成铜锰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

崇左作为广西最年轻的后发展城市,工业起步晚、底子薄,核心竞争力不强。为此,崇左加快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优势产业,全力打造铜锰稀土新材料、食品、泛家居和建材4大产业集群,产业新动能加速成长。

其中,产业规模最大、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集群当属铜锰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逐渐成为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崇左积极做好以资源换产业这篇文章,铜、锰、稀土等产业的培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11月15日,在第二届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暨2019长沙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市长何良军说道。

铜业方面,崇左“无中生有”发展铜产业,引进广西最大的铜冶炼项目——南国铜业。作为崇左工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南国铜业主要依托100万吨电解铜核心产能和相关副产品资源,发展铜精深加工产业、铜基新材料产业、铜循环经济产业。一期30万吨阴极铜于2019年4月正式投产,填补了崇左无铜冶炼工业的空白。

按照规划,南国铜业项目分三期建设,到2023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将达到100万吨电解铜、35万吨铜材深加工,综合回收黄金8吨、白银3000吨、硫酸400万吨规模。届时,项目产能规模将居全国第3位。

“一期投产年产值150亿元,可以增加1200多人就业,每年上缴税额12亿元。”南国铜业副总经理杨德鑫介绍,铜加工产生的废水还可实现100%循环利用,未来项目将以铜业现代工业厂区建设为依托,打造一座最美冶炼厂和现代工业生态旅游创新示范区。

同时,南国铜业还引进了瑞业、润雄、双美、万祥等多个电线电缆生产项目和川恒集团“铜钛磷”绿色循环产业基地项目,铜业循环经济产业拉开框架。

据了解,总投资50亿元的“铜钛磷”绿色循环产业是铜产业链终端的一个重要项目,分两期进行,主要是利用南国铜业生产产生的硫酸为原料,生产钛白粉及磷酸二氢钙等系列产品,一期计划建设年产10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15万吨饲料级磷酸二氢钙、10万吨食品磷酸、6万吨多聚磷酸、66万吨建筑石膏、27万吨水泥缓凝剂及相关附属产品。

“项目预计2021年9月竣工投产,投产后产值达24亿元,利税5.9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个。”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崇左地处桂西资源富集区,锰矿、稀土等资源丰富,拥有全世界最长的锰产业链和最丰富的锰系产品线,同时也是目前广西唯一拥有稀土采矿证的城市。

近年来,崇左重点推动中信大锰公司投资建设年产200万吨锰系合金材料项目及热能循环配套项目、年产5万吨锰酸锂项目、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年产3万吨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项目等,大力发展锰系合金新材料、锰系新能源材料等产业。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锰加工企业14家,总生产能力93.5万吨,生产的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产能分别居全球第2位、第3位,锰酸锂产量居全国第1位,锰铝合金、氮化锰、高纯金属锰粉、四氧化三锰、高纯硫酸锰、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等锰深加工产品产能也不断扩大。

2012年,中铝稀土公司进驻崇左发展,稀土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今,公司已形成年处理离子型稀土精矿5500吨的能力,是全球离子型稀土分离能力最集中的生产线。同时,崇左还建成了催化粉体材料、稀土金属等产能,打造了从矿山开发到冶炼分离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随着铜锰稀土产业的不断发展,崇左逐步形成了铜锰稀土新材料等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

(责编:陈露露、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