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唯一沿海縣的“山海經”
——看合浦如何推動農漁業高質量發展

入口鮮香的沙虫、遠銷法國的大鵝肝、活蹦亂跳的對蝦……9月23日,廣西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主會場合浦縣熱鬧非凡,當地豐收好物勾起人們的味蕾。
合浦是廣西唯一的沿海縣,這片江海匯集之地物產豐饒。隨著秋收的到來,海上魚滿艙、田間翻稻浪、枝頭結碩果,讓前來參加活動的廣西各地農人印象深刻,也讓年豐時稔有了具象化表達。
事實上,合浦“豐”景正好的背后是以當地農漁業蓬勃發展為支撐。農特產品從散戶種養到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從深藏閨中到遠銷全國、出口海外,呈現出多點開花、齊頭並進的姿態。近年來,合浦縣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為傳統農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農人赴會:吹海風賞“豐”景
身上挂著水果“項鏈”,兩手提著“香蕉包包”……豐收節舞台上,以這身裝扮的農人羅述菊踩著音樂節奏自信地走起了貓步,吸引台下攝影師的“長槍短炮”,大家紛紛“咔嚓”拍照。
活動前,羅述菊動員村裡的姐妹們拿出自家農產品參加走秀,慶祝豐年好景。“本以為大家放不開,沒想到都這麼有范。”走下舞台的她有些意猶未盡。
她們的這份底氣正是八桂農人、中國農民新風採的生動展現。
此次豐收節活動,來自廣西各地的農人相聚合浦,吹海風,賞“豐”景。合浦設置了涵蓋15個鄉鎮的農特產品集市,白沙鎮青蟹、星島湖鎮番石榴、常樂鎮彩椒、沙崗鎮鵝肝等好物一一亮相,熱情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在閘口鎮展位,盤子裡蠕動的虫子令外地客人好奇,紛紛駐足圍觀。“這是閘口鎮的泥虫,海邊才有,經常被用來煮湯、煮粥,口感爽脆,味道鮮甜。”當地人介紹了這一極具地方標識的食材。
“合浦的特產不僅長在地裡,還生在海裡,活在沙裡,豐富多樣。”來自柳州的陳先生稱贊道。
合浦的農漁特產品類豐富,堪稱舌尖上的盛宴。香山雞嘴荔枝被譽為“荔中貴族”、清甜可口,烤海鴨蛋爆油流沙、香味四溢,對蝦肉質緊實、味道鮮美……僅水產生物方面,合浦縣海洋魚類品種就有500多種,包括聲名遠揚的對蝦、青蟹、文蛤、生蚝、方格星虫等。
當前正是豐收好時節,踏足珠鄉合浦,從農家小院到廣闊田野,從田間地頭到山林果園,從陸地養殖到海上牧場,到處是宜人的“豐”景。
自然稟賦:產好物造產業
合浦之所以能產好物,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是重要因素。據農業專家分析,合浦屬亞熱帶季風性海洋性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3.7℃,無霜期長,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氣候環境。
水資源豐富也是一大優勢。合浦縣最大河流——南流江貫穿境域,為周邊農田灌溉提供了穩定水源。此外,該縣水庫星羅棋布,淡水資源充足。
“這片藕塘全靠南流江的水灌溉,水質好,種出來的蓮藕肉質脆嫩、口感鮮美。”合浦縣石灣鎮兵岳村一名藕農介紹,他種植的蓮藕不僅供應本地市場,還銷往周邊城市。
同時,合浦擁有超過300公裡的海岸線以及廣闊的海域,為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然而,要真正把農林牧漁業做強做大、帶農富農,僅靠天然“好牌”還遠遠不夠。近年來,合浦縣按照農林牧漁業發展現代化、產業化、品牌化的思路,為農人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在合浦縣西場鎮安樂村,連片的光伏發電板在陽光下閃耀著金光。光伏板下面是一片片魚塘,隨著村民一步步扯收漁網,可見一隻隻生猛龍蝦在水面跳躍。“這是澳洲淡水龍蝦,我們計劃養殖1000畝,現在已投苗約500畝。”一名村民介紹,這是漁光互補養殖模式,光伏遮陰穩定水溫、抑制藻類繁殖,讓養殖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黨江鎮種植大戶莫坤秀的稻田裡,稻浪翻涌。莫坤秀介紹,他自有土地約2畝,但他現在種有470余畝水稻,年產稻谷40萬公斤。“我通過盤活和租賃村民閑置土地,發展規模種植。”他介紹,大規模種植有利於全程機械化種植和管理,節省時間和人工成本,效益大為提升。
依托規模化、現代化、產業化發展路徑,合浦成功躋身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目前已擁有12個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總數位居全區第一。
合浦縣的農林牧漁業不斷發展壯大,2024年總產值突破201.21億元,排名全區第一。該縣每年水產品總產量達52萬噸,規模及產量位居廣西第一。
2024年,合浦縣糧食生產連續5年實現面積、總產、單產“三增長”,獲評自治區糧食生產激勵縣。
合浦縣還是全國“南菜北運”蔬菜基地、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供應基地,2024年蔬菜播種面積55.58萬畝,產量102.3萬噸。
品牌打造:農特產火出圈
在今年的豐收節上,一個重約1.5公斤的大鵝肝令人嘖嘖稱奇。它來自合浦縣沙崗鎮的嘉華鵝產業示范區。記者在示范區內看到,一隻隻合浦鵝昂首挺胸,邁著威武的步伐。
合浦鵝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該鵝種由獅頭鵝與本地鵝雜交選育而成,肉質細嫩。“合浦鵝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依托這個品牌,我們在市場上獲得了競爭優勢。”嘉華鵝產業示范區負責人蘇淵祥介紹,該示范區年出欄鵝苗最高達67.9萬羽、肉鵝32.5萬羽,年收入超過6000萬元。
正是利用合浦鵝的品牌優勢,該養殖示范區不僅養殖肉鵝,還年產鵝肝100噸,銷往俄羅斯、法國等地,產業前景廣闊。
一塊“金字招牌”,賦能一方產業。多年來,合浦縣大力實施品牌強農策略,狠抓品牌培育工程,目前全縣累計獲得“三品一標”農產品達39個。香山雞嘴荔、合浦鵝、公館豬、文蛤、合浦南珠等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証。
越來越多的合浦農特產品走向全區乃至全國。香山雞嘴荔正是其中一例,其產自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公館鎮香山村等,在今年收獲季火爆“出圈”。
作為有400多年栽培歷史的嶺南佳果,香山雞嘴荔果肉如玉、口感清甜。今年,合浦縣將4000公斤的新鮮香山雞嘴荔送達西安,免費發放給市民和游客。憑借合浦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始發港這一歷史淵源,此次跨越千裡、穿越千年的互動一度沖上熱搜,讓香山雞嘴荔的美譽度再次提升。
更多的品牌打造在同步進行,以合浦為主產區的北海海鴨蛋不僅在網絡上熱銷,還銷往澳大利亞等地。目前,全縣規模養殖海鴨示范基地23個,存欄155萬羽,年產蛋3.6億枚。憑借品牌知名度,北海在合浦打造了以海鴨蛋加工為主的北海海鴨蛋產業園,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讓小小的海鴨蛋變成了“金蛋蛋”。
一張張農產品金字招牌,助力合浦農特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僅暢銷國內,還走向了國際市場。
“全鏈整合品牌賦能,讓產業動能持續增強。”北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合浦縣委書記李安洪表示,合浦圍繞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培育對蝦、海鴨蛋、生豬等全產業鏈集群,打造了廣西農業科技園、月餅小鎮、海鴨蛋產業園等產業平台。
慶農業豐收,享美好生活。如今,合浦縣正堅持綠色、品牌與業態融合並進,持續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讓更多美好“豐”景在珠鄉大地徐徐鋪開。(覃鴻圖 朱汝玲 龐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