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量8年增長283倍

在廣西欽州北部灣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貨輪在有序卸下集裝箱貨物。
人民網南寧9月23日電 記者從國鐵南寧局獲悉,自2017年首趟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以來,運量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至2024年底,班列年累貨物發送量已達96萬標箱,實現8年增長283倍。今年以來截至9月4日,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年度發運量首次突破100萬標箱。
繁忙的廣西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自動化龍門吊正有序進行裝卸作業。
自2017年4月28日首趟“渝桂新”測試班列開行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至今已走過8個年頭。8年來,從無到有,從青澀到成熟,從最初的設計構想到上升為國家戰略,西部陸海新通道好消息頻頻傳出。“北部灣港—成都—波蘭、德國”班列、“海南—欽州—西安”糧油班列、“阿聯酋—欽州—蘭州”汽車班列、“RCEP—北部灣港—河南”鐵海聯運雙向班列、“重慶—欽州—迪拜”鐵路JSQ車+海運滾裝船專列等鐵海聯運新線路的陸續開通,不僅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西部沿線省區市(直轄市)企業的出口競爭力,也為后續相關產業的出口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吸引了更多產業向西部內陸聚集,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8年來,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集裝箱運量實現強勁增長。2017年到2024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發送集裝箱貨物分別為3382標箱、5.34萬標箱、9.4萬標箱、31.3萬標箱、63.2萬標箱、75.6萬標箱、86萬標箱、96萬標箱,實現運營8年增長283倍。2025年截至9月初,班列年度發運量首次突破100萬標箱大關。
一趟滿載貨物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從廣西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緩緩駛出。
8年以來,為滿足新通道班列運輸需求,鐵路部門推動新通道班列從最初“渝桂新”班列1條線,到如今常態化開行北部灣港—重慶、北部灣港—四川、北部灣港—雲南、北部灣港—貴州、北部灣港—桂東/桂北等24條圖定運行線路,實現與中歐班列的無縫銜接。其中以北部灣港、湛江港為起點的圖定運行線路已達14條,形成以北部灣港為主要進出海節點、以重慶、成都為運營中心,覆蓋西部主要城市的便捷高效的運輸網絡。
一趟滿載貨物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從廣西欽州港東站駛出。
國鐵南寧局扎實推進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東線”完成了焦柳鐵路懷化至柳州段電氣化改造,“中線”提前開通運營貴南高鐵,“西線”扎實推進黃百鐵路建設,並加快專用線建設,實現鐵山港、欽州、防城港主要港區進港鐵路全覆蓋,不斷擴充通道運輸能力,實現從“通”到“暢”的蝶變升級。在推動基礎設施“硬聯通”的同時,國鐵南寧局還大力推進規則機制“軟聯通”,推動欽州、鐵山港、防城港地區三大港口路企合署辦公,實現信息共享、無紙化交接,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與北部灣港自動化碼頭一體化運營,同時推動落實多式聯運“一單制”、鐵海聯運班列全程定價機制、在東盟國家主要港口設立鐵路集裝箱還箱點、降低集裝箱運價等服務措施,為市場主體提供規范、便利、高效的服務。
廣西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作業場內,一台正面吊正在吊裝集裝箱貨物。
如今,從柬埔寨大米到泰國香水椰、山竹,以及越南百香果、榴蓮……越來越多的東盟國家農產品正在源源不斷地通過陸海新通道進入中國市場,成為中國消費者餐桌上的“常客”。而中國的新能源、新材料、機電產品等產品採用通關一體化模式,向海關完成出口申報后,就可通過鐵路和海運無縫銜接運往國外。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從無到有、從試運行到常態化、從一條線到一張網,展示出良好發展勢頭,為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注入了強勁動能。
截至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貨物運輸品類由最初的陶瓷、板材等50多個增加至目前糧食、汽車配件、電腦配件、裝飾材料等1316種,輻射我國18省75市163個站點,通達全球127個國家及地區的577個港口。
人民網記者王勇、羅婕、陳磊攝影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