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區蓮塘鎮炭沖村:“54321”模式引領鄉風文明新風尚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蓮塘鎮炭沖村以“五個堅持”“四個民主”“三條主心”“兩個平台”和“一支隊伍”為抓手,結合各方力量支持,做好群眾知心人,不斷完善治理體系,夯實自治基礎,改善人居環境,有力提升了村民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現如今,村裡景致宜人,民風淳朴,一幅悠閑如畫的鄉村田園畫卷緩緩展開。
炭沖村村庄一角。賀州文明網供圖
“五個堅持”完善治理體制
炭沖村圍繞“堅持黨建引領,堅持村民自治,堅持村務監督,堅持村民合作,堅持集體經濟”不斷完善鄉村治理體系。精細網格化,建立鎮黨委、政府為一級,村委為二級、村屯為三級網格、村民理事會為四級的網格化管理體系,由村委分組分片式開展各項工作,每一級設立責任人,構建“鎮黨委+村委+村屯+理事會”四級管理模式,進一步推動黨組織和黨務工作向自然村屯、村民小組延伸。通過鎮、村兩級干部入戶走訪,及時發現、研究鄉村治理和群眾生活生產存在困難和問題。炭沖村不斷優化完善鄉村治理體制,支委會累計通過鄉村改造議案128個,壘小花園35個、圍微菜園48個、建小果園28個、修村道3條,鄉村風貌得到有效提升。
“四個民主”夯實自治基礎
炭沖村全力推進“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有效落實,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著力提高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
創新協商議事形式和活動載體。以“方言議事”“古樹座談”“挑燈會議”等方式,鼓勵村民圍繞鄉村治理事項就事說事、暢談想法,搭建村民參與村務平台。今年以來,炭沖村召開村民小組會議28次,參與人數1200多人次,為實現村民自治夯實了基礎。群眾投工投勞群策群力。實行“5+2”“晴加雨”工作模式。在鄉村改造項目中,炭沖村利用“黨員先鋒隊”“鄉村振興能人顧問團”和“村民理事會”三駕馬車,形成“干部幫鄉村振興能人助,少花錢多辦事”的創建模式。把鄉村風貌提升與發展林果經濟、庭院經濟結合起來,以點帶面提升村屯綠化整體水平。村民理事會帶動。發揮基層群眾“軸心”作用,整合社會力量,把村屯有經濟頭腦、帶動性強的村民選拔進村民理事會,讓村屯的黨員帶動引領發展。在村民理事會的管理和帶動下,炭沖村積極開展了“三清三拆”“改廁改廚”等工作,有效改善了鄉村人居環境。
炭沖村風景美如畫。賀州文明網供圖
“三條主心”強化組織領導
炭沖村以提質聚力為重點,確定本村發展“主題、主責、主線”,突出黨組織政治功能,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炭沖村明確近郊農文旅“主題”。村黨組織巧用宅基地復墾、村屯環境治理等項目產生的效益,把多年無法解決的臭水塘進行清淤,建設休閑觀光公園,打造“花園式”美麗家園。發展特色種植業,整合村寨資源,扶持集體經濟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認識整治風貌“主責”。黨組織致力於提升村容村貌,“黨建+”力量支持,做好群眾知心人,改善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振興“主線”。引導群眾在庭院和房前屋后發展“微花園”“微菜園”“微果園”,把鄉村風貌提升與發展林果經濟、庭院經濟結合起來,以點帶面提升村屯綠化整體水平,引導群眾見賢思齊、守望相助、向上向善,通過文化活動提升村民素質和生活品質,實現發展成果與村民共享。
“兩個平台”培育文明鄉風
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炭沖村整合各類實踐站場所,利用古樹下、理事會成員家中等場所設立理論宣講室,由村裡的鄉村振興能人、族老用當地方言講中央形勢政策,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講農業技術和致富本領,講模范故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晦澀的文字結合身邊的真實故事讓文明傳播得更遠,從根本上做好村民們的思想道德建設。近兩年來,炭沖村先后開課30余次,累計超過500人次聽課。打造“三風”文化廣場。為解決鄉風文明主陣地的問題,炭沖村結合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中心工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客家民俗文化館、民主議事亭、清風文化長廊,打造“三風”文化廣場,通過生動逼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傳來涵養家風、民風,引導和教育群眾將文明道德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把悠久的家風、民風、鄉風覆蓋到社會方方面面。
“一支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炭沖村重點抓好“紅馬甲”隊伍建設,形成全村上下齊心協力抓振興的良好局面。炭沖村整合村級實際情況,發動社會各界力量,以黨群干部、鄉村振興能人、“五老”人員、寒暑假在家的青年為主,建立新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服務隊通過義務植樹、關愛“一老一小”活動、清潔村屯衛生等方式,圍繞“社會、經濟、文化、健康”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近兩年來,炭沖村開展活動百余次,越來越多的村民成為文明新風的倡導者、踐行者。(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辦 賀州市文明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